本报记者 顾意亮
1990年,谢国群随台湾青少年乒乓球队访问大陆,因为父亲的一句:“浦东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上海值得你来生活”,1992年,年仅16岁的谢国群带着妹妹来到上海求学。
毕业后,谢国群进入岳阳医院工作,成为首位在上海三甲医院工作的台胞。后来,他取得了大陆身份;再后来,他成为上海市政协委员。
上述寥寥百字,勾勒出的是一个标准的“新上海人”。“新上海人”的作派和“沪上土著”多少有些不同,就拿“一日之计在于晨”来说,这位“新上海人”习惯用面包来解决早餐,用他的话来说:“吃面包简单些,停车间歇就能解决了,很方便。”
不过在今年的某段时间里,谢国群的太太翁诗婷有些疑惑:“他开始频繁地去上海的弄堂里,寻觅各式本地人的传统早餐。”是先生的口味变了吗?翁诗婷的疑惑很快得到了谢国群的解答。
“我在参加市政协组织的‘早餐工程实施情况’民主监督工作。”谢国群“吃”出了一堆心得——要进一步系统规划、协同规划和精细规划,以满足国际化大都市市民的多元化诉求;以便捷化早餐服务为导向,建立健全符合市场需求、布局合理的早餐服务网络……
谢国群忙的是“早餐工程实施”,还有更多市政协委员忙着“架空线入地整治”“便民就医工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等。而对“此工程”“彼实施”的监督汇总起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上海市政协委员对本市16项民心工程开展民主监督。
去年7月至8月,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关于实施好民心工程的批示精神和中共上海市委部署,市政协充分发挥民主监督职能作用,围绕16项民心工程实施情况开展监督,力求推动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协上海市委员会办公厅联合印发《上海市政协2020年度协商和民主监督计划》,就民主监督议题作出安排。市政协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民主监督职能履行全过程,落实到制度机制和年度工作计划上,牢牢把握政协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
“要把此次监督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作为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有力抓手。”在市政协主席董云虎提出明确要求后,上海市政协主席会议审议通过监督工作方案,做出全面部署动员,明确由各位副主席牵头,办公厅统筹协调,12个专委会(指导组)全部参与并具体实施。
监督16项民心工程,“A面”固然是气势十足,“B面”那就是面广量大,再叠加今年的持续高温、疫情防控等多重影响,殊为不易。关键时刻,700余名上海市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在开展民主监督过程中“具化”了:“便民就医工程”监督小组的委员们走医院、进社区,亲身体验、实地了解家庭医生、方便就医情况;“早餐工程实施情况”监督小组的委员们早上六七点就奔赴全市各家早餐点进行随机暗访,查找问题短板;“学校等体育场地开放工程”监督小组的委员们利用晚间休息时间赴各区中小学进行明察暗访……
“16项”件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桩桩都是群众急难愁盼,如何才能使开展民主监督的过程成为思想引领、宣传政策、释疑增信的过程,进而形成共同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的强大合力?政协本身就是个大智库,上海市政协更是“以智引智”,以委员学习资料室为平台与社会智库开展合作,向参与民主监督的政协委员全面提供文件阅览、专题汇编、咨询服务,帮助委员深入知情明政。由此,形成16份监督分报告,共计6万余字,提出意见建议485条。“加强对‘留房留人’新形式旧区改造的政策宣传,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化解矛盾”“架空线入地实施新开工项目‘一路一方案’管理,提升各部门统筹协调效果”“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程应厘清服务边界,学校不宜变成‘无限责任’,可打通校际渠道,整合退休教师、家长志愿者和其他有教师资格证的人员,作为课后服务的补充力量”等建议得到市领导批示或被有关部门采纳。
去年年末时分,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各职能部门全力以赴,16项民心工程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解决了一大批市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生活品质整体提升。
此时再回首,若问累不累?
“累!”委员们说:“此项民主监督,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真挚的为民情怀和广大一线工作人员的扎实有效努力,于我们而言,既是建言资政,又是知情明政的过程;既是发扬民主,又是凝聚共识的过程。”
若问难不难?
“难!难在办好民生实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委员们通过此次民主监督,全面系统梳理总结2021年16项民心工程推进实施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提出应进一步深化拓展,研究推进实施“公园城市体系建设工程”“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工程”“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程”等一批新的民心工程,打造“16项”升级版,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既然又累又难,民主监督还干不干?
“干!”上海市政协委员们的民主监督可是持有“尚方宝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