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何新华 易玮玮 本报记者 毛丽萍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首站到宜昌,对宜昌破解“化工围江”给予充分肯定,并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说不要大的发展,而是首先立个规矩,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能搞破坏性开发。
宜昌市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以守护一江清水永续东流的政治担当,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1月4日至7日,宜昌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召开,总书记的关切依然是委员热议的话题。
“这几年基本完成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长江干流(宜昌段)三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总磷浓度下降近五成,微笑天使江豚在长江繁衍生息,展现了良好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景象。”市政协委员、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郑斌作为参与者、见证者,感触颇深。他说,“关改搬转”是长江大保护的必要手段,但不是根本目的,曾经一度,谈“化”色变,也让化工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压力。
磷化工产业一直是宜昌市的支柱产业之一。2022年,据不完全统计,宜昌市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5000亿元,磷化工产业走好转型发展,是出路更是必然。
宜昌市将建设“精细磷化中心”作为“六大目标”之一提上日程。去年10月,总投资320亿元的邦普一体化新能源产业园落户,宜昌磷化工产业优势与宁德时代新能源技术优势结合,实现了进军新能源新材料赛道的目标,宜昌传统化工产业链得以向高端延伸。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绿色化工向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突破,力争产值达到1500亿元。
然而,在磷化工完整的产业链中,不管是精细化还是高端化,都绕不开磷石膏治理这个世界级难题。在此次市政协全会上,包括郑斌、黄斌在内的20多位委员提交了关于加强磷石膏综合治理的提案。
在郑斌看来,要从磷化工产业链前端、中端、末端共同发力,全链条推动磷石膏综合治理。将磷矿采选、磷矿供应与磷石膏无害化处理、综合利用等情况挂钩,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推广绿色先进工艺,提高磷资源回收率,减少磷石膏产生量;加快建立磷石膏制品标准体系,加大在市政建设、道路交通、建筑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市政协委员、湖北东圣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斌认为,磷石膏制酸联产水泥工艺稳定可靠,国内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是磷化工产业实现循环经济的必由之路,建议进一步完善磷石膏工业化利用的相关配套政策,因地制宜打破相关产业壁垒,确保磷石膏制酸联产水泥项目的正常运行。
市政协委员、市发改委总经济师黄毅也建议,要推动化工企业与水泥生产企业合作,加大磷石膏综合利用。在他看来,“双碳”背景下,水泥企业同样面临转型升级压力,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跨行业协作前景广阔。
为宜昌化工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把脉开方”,这是委员们落实总书记视察宜昌提出的要求,践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