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健康周刊

春节防病要急慢并举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1月12日   第 06 版)

作者:宁蔚夏

在数九寒天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之中,我国不仅迎来了抗疫第三冬,还将迎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新春佳节。冬春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寒冬又给以生活方式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或复发创造了可乘之机。在此时节,急慢分治,两措并举,很有必要。

与夏天容易发生细菌感染不同,冬天是各种病毒肆虐的季节,除呼吸道的新冠病毒、流感病毒以及对幼儿危害较大的呼吸道合胞病毒之外,还有不容小视易引发肠胃炎的诺如病毒等。何以至此?从生物学角度讲,是因为这些病毒具有喜冷和嗜冷的特性,在寒冷和奇寒的环境中,易于繁殖,会变得异常活跃。而此时我国北方风干物燥以及南方阴冷潮湿的气候,往往又会助纣为虐,使寒冷加重。

更为重要的是,寒冷刺激往往会削弱人体防御功能,降低人体抵抗力,特别是呼吸道的抗病能力。遇此时机,不仅上述病毒可以乘虚而入,四处发难,如呼吸系统的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循环系统的心绞痛、心肌梗塞、卒中,消化系统的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慢性病也会卷土重来,大举进犯。

作为冬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接种疫苗无疑是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如新冠疫苗,除要适时接种之外,随着体内抗体水平的下降,还要及时接种第三针,进行效果的加强和巩固。其次,从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角度讲,如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少聚集、保持社交距离、注意通风透气等基本防疫措施也非常重要,不容懈怠。

国外一项主要针对新冠肺炎发病率的最新汇总分析表明,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三项措施,可分别降低53%、53%、25%新冠肺炎相对发病风险,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防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国内外诸多研究还发现,戴口罩不仅对新冠肺炎有很好的预防效果,而且对同期流行的流感还能起到“双防”和“双保险”作用。此外,诺如病毒是造成冬季食物中毒及感染性胃肠炎最主要的病毒,勤洗手则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预防措施,同样也可以发挥“一石二鸟”的作用。

冬春交接,乍暖还寒,气候多变,不能放松警惕。从生活方式的角度讲,首先要注意防寒保暖。严寒是各种冬病的“帮凶”、健康的“杀手”,要注意穿好御寒衣物,加强身体保暖,尤其是头、背、足的保温,避免和减少寒冷刺激,防止寒邪入侵。由于风能加剧空气与皮肤的热量交换,带走机体热能,使体内热量过多散失,因此除戴好口罩之外,还要戴好围巾、手套、耳罩等,加强对身体一些暴露部位的保护,并注意袖口和裤口的密封,以防风邪乘虚而入。

其次,要注意保持生活规律。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说明无论抵御新病老病、急病慢病,人体免疫力至关重要。要注意起居有常,作息守时,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劳和熬夜。还应加强身体锻炼,多出户外活动,即使宅家,也要选择适宜的项目进行锻炼,增强抵抗力和抗病力。尤其是春节期间,作息容易紊乱,要注意调节,保持正常而又规律的假日生活,预防各种节日病。

再次,要排遣不良情绪干扰。国外诸多研究显示,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中,地球村人普遍存在各种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对此要加强自我调适,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和愉快舒畅的心情,坚定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心,生活中要多给自己寻找乐趣,春节期间可因地制宜,居家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尽力化解不良情绪的干扰。

另外,由于谣言除能扰乱民众的思维、行为以及正常生产生活,造成社会恐慌和震荡,危害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之外,还可通过机体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变化,大大削弱和降低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因此,对于互联网上与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相伴随的另一种传染病,即所谓“谣言传染病”,或称“谣言流行病”,要注意甄别和防范,同样构筑起强大的抵御防线,不听谣、不信谣、不传谣,以保持正常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

最后,要加强自我疾病监控。对于体质虚弱的老年人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癌症等慢性病和基础疾病患者,要未雨绸缪,打提前量,提高防范意识,加强自我管理。节前应备足必须药品,节间要遵从医嘱,按时服药,坚持治疗,注意保持疾病康复的连续性,并密切观察,以防病情变化。还可通过线上等不同方式,及时与医生或医院取得或保持联系,以防发生不测和意外,把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次生灾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作者系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2022-01-12 宁蔚夏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8020.html 1 春节防病要急慢并举 18,02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