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硕)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对外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聚焦加快系统创新、深化推广应用、加强自主供给、夯实基础支撑四项重点任务,推动我国智能制造发展。
《规划》明确提出“两步走”目标:即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据记者了解,在《规划》的研究编制过程中,经过广泛研讨、反复论证,逐步形成对智能制造的认识和理解,提出“推进智能制造,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培根解释说,智能制造的本质是制造。智能只是手段、工具。即使再先进的智能,也需要融入制造实体才能发挥效能,否则智能只会是“空中楼阁”。而制造又要基于先进的工艺和装备;同时,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的创新都有赖于数据,所以说数据是基础和血液。
《规划》结合各行业的特点与差异,对传统产业如何推进智能制造进行了部署。
比如装备制造领域,提出重点满足提高产品可靠性和高端化发展等需要,开发面向特定场景的智能成套生产线以及新技术与工艺结合的模块化生产单元,建设基于精益管理、柔性生产的智能车间和工厂,大力发展数字化设计、远程运维服务、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表示,未来将不断探索智能场景,打造智能车间,推动建设智能工厂,构建智慧供应链。如支持基础条件好的企业,围绕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开展智能化升级;面向汽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行业,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构建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可信交互、生产深度协同、资源柔性配置的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