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宝藏

骨相清古 古拙潇逸

——清代画家金农《墨梅图》轴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1月13日   第 12 版)

清 金农《墨梅图》轴 武汉博物馆藏

作者:李笙清

清代中期,在商业经济发达的扬州,活跃着一个以革新面貌立足于画坛的职业画家群体,这就是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他们借画作来抒发胸怀,比拟人品之清高,个性之鲜明,思想深刻,情感炽热,形式上不拘一格,狂放怪异,创作了大量的传世佳作,尤其是花鸟画艺术成就最高。“扬州八怪”在艺术上各有不同面貌和独特成就,浙江杭州人金农(1687—1764)被称为“八怪”之首,他博学多才,工诗文,精于雕刻、鉴定,书画俱佳,兼善山水、人物、花鸟,尤工墨梅;书法融合汉隶、魏楷,创造出一种风格独特的“漆书”,清晚期画家秦祖永在《桐阴论画》中称之为“苍古奇逸,魄力沈雄”,在当时的书画界声望极高。

武汉博物馆藏收有一幅金农的《墨梅图》轴,纵97厘米,横41.5厘米。绢本,墨笔。画面选取梅树局部,几欲被分岔的梅枝自右至左斜伸而上撑满,梅树根部隐于画左侧及画底。梅枝婀娜多姿,自然伸展,上部细枝仿佛不胜寒风凛冽,弯曲向后,却依然劲健生动,富有张力。一朵朵梅花缀在枝上,有的含苞待放,有的恣意怒发,将梅花不惧严寒的韧性体现出来,充满了无限生机。全幅布局合理,上部以梅枝的弯曲回环留出一片白,使画面富于空间感。梅枝、梅花虽然繁密,但毫不滞塞杂乱,枝干交错清晰可辨,具有金农画梅特有的繁花密枝式风格,展现出一片盎然诗意的墨梅意境。画幅右上,作者以隶书题跋明确道出此画创作的时间:“乾隆二十年二月七日画。”下钤白文“金吉金印”方印。这种开宗明义道出绘画时间的方式在我国绘画史上并不多见。画幅左侧有自上而下分3行小字隶书题识:“近得南唐小砚,试杜氏墨,为梅兄写照。梅兄骨相清古,与淇水之上竹弟同一瘦也。吾邑处士林先生颇能此诗,当乞其冷吟以赠梅兄。稽留山民金农漫记。”下钤朱文“金氏寿门”方印。右下方另有鉴藏印3方,分别为“汉阳怀清斋张仁芬季郁父鉴藏金石书画之章”朱文长方印、“季郁癸亥岁以前所得”朱文方印、“季郁审定”白文方印。

根据鉴藏印文,可知此画曾为张仁芬所收藏。张仁芬(1868—1935),字季郁,号桂荪,晚号簠庐退叟,湖北汉阳人。曾任职于安丰盐场,为官清廉,深得民心,离任时留下“留靴”佳话。张仁芬一生喜爱收藏字画、图书、碑帖及其他古玩,取“传家敦孝友,望古怀清芬”之意,命名居所为“怀清斋”。张氏是一位近代鉴藏大家,经他手鉴定收藏的古代字画、碑帖甚多,主要有王原祁的《仿大痴富春山图》、何绍基临《西狭颂》,汤贻汾、董婉贞夫妇立轴等。

这幅画布局繁而不乱、疏而不散。笔法细腻精到,以淡墨画树干,浓墨画梅枝、点苔,以拙朴线条圈花,浓墨点蕊,浓淡墨色交融,明暗虚实相生,并将自己的金石笔意掺杂其中,形成质朴、荒寒、苍老、清奇的自然境界。《桐阴论画》称其“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习气”,以此画而论,足以当之。金农偏爱梅花清雅隽逸的风度,高洁、坚强的品格,曾画梅并题诗曰:“砚水生冰墨半干,画梅须花晚来寒。树无丑态香沾袖,不爱花人莫与看。”他的墨梅师法南宋画梅名家白玉蟾,一生画梅无数,自称“江路野梅”,在这幅画上,金农以“梅兄”称谓梅花,可见其对梅的挚爱之情,所画墨梅主干遒劲,疏枝劲节,千花万蕊错错杂杂,层层叠叠虚虚实实,章法自具,营造出一派“天大寒时香千里”的意境。

清雍正、乾隆年间,“扬州八怪”突破帖学藩篱,力图革新,另辟天地,闯出新路,其中以金农和郑燮最具代表性,都有狂怪古拙之趣。康有为曾评价说:“乾隆之世,已厌旧学,冬心(金农字寿门,号冬心)、板桥(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参用隶笔,然失则怪,此欲变而不知变者。”郑燮自创“六分半书”,有“乱石铺街”之喻;金农自创“漆书”,字体“以拙为妍,以重为巧”,也就是将毛笔尖锋剪去,书写时铺平如扁刷,风格甚奇,惊世骇俗。观这幅《墨梅图》上题跋自识,用笔方正古拙,结体敦厚宽博,棱角分明,点画浓重,结构紧凑,线条粗细均匀,体势欹侧,劲健有力,体现了金农“漆书”怪拙奇特的书风,堪为画中一景。

金农博学多才艺,但不屑仕进,乾隆初举行博学鸿词科,金农被推荐而不就,布衣终身,自刻印曰“布衣雄世”。性好游历,一生周游四方,“足迹半天下”。晚年以卖画为生,对生活之清苦多了很多感悟。故他笔下的墨梅,无不枝多花繁,生机勃发,充满斗志。此画创作于1755年,为金农晚年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梅花傲霜意象,也是作者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写照。

(作者单位为武汉博物馆《武汉文博》编辑部)

2022-01-13 李笙清 ——清代画家金农《墨梅图》轴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8098.html 1 骨相清古 古拙潇逸 18,09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