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营周刊

讲好民企扶贫故事 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1月14日   第 07 版)

本报记者 吴志红

中国减贫经验重视发展经济与减贫的关系,把发展经济作为消除贫困的必由之路。注重运用非公有制经济的力量推进减贫是中国的独创。从“光彩事业”“万企帮万村”到“万企兴万村”,中国非公有制经济扶贫力量不断增强,在参与保障贫困人群的生存权、发展权上颇有建树,甚至促进了人权的其他诉求实现,是中国特色社会扶贫的典型代表。

截至2020年底,12.7万家民营企业精准帮扶13.91万个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7.32万个),带动和惠及1803.8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发行作为发起方之一,共为1902家企业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贷款余额1672.72亿元。已有299家民营企业荣获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表彰。

中国民企的扶贫经验传递出来的,是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声音,是中国推动和促进人权进步的声音。我们需要向世界发出中国民企扶贫与人权发展的好声音。

讲好扶贫与人权发展的民企故事,要用历史的眼光。要旗帜鲜明地肯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将民企扶贫与人权发展放在中国4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来进行叙事,透视民企扶贫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其发展成果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选取典型的民企扶贫案例,从真实的扶贫故事、脱贫故事中总结民企扶贫的经验与贫困群众人权发展进程;摒弃“仇富”观念,正确评价民企的扶贫成绩,营造创造价值光荣、扶贫光荣的社会氛围,激励更多的民企参与社会扶贫。

讲好扶贫与人权发展的民企故事,要有现实针对性。要将民企扶贫放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的背景中来加以观察,针对西方的舆论宣传,对全世界讲好中国民企扶贫与人权发展的故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人权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一些西方舆论常常对此视而不见,甚至以一己之私的偏见抹黑中国。我们有必要以民企扶贫与人权发展为切入点之一,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人权,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人权成就。

讲好扶贫与人权发展的民企故事,更要有国际的视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中国对世界人权发展事业的重大贡献。多年来,“义利兼顾,以义为先”是许多中国民企在走出国门发展时自觉坚守的信条,他们与所在国人民共建共享,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仅在中国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而且在海外帮助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实现其生存权和发展权。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我们从贫困人口的人权保障角度讲好光彩事业走向国际、“万企帮万村”“万企兴万村”的故事,是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极佳切入点之一,可以通过这个窗口,让世界更加了解真实的当代中国。

2022-01-14 吴志红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8142.html 1 讲好民企扶贫故事 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18,14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