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学术家园

致读者

让文化之光照耀前行的路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1月17日   第 09 版)

本刊编辑部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人民政协报·学术家园》在过去的一年里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深入探讨历史人文,继续以学术为视角,以文化为载体,回望过去,展望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这就需要理论创新,需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苦难辉煌的百年奋斗征程中,自我革命已成为融入中国共产党人血脉中的红色基因。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韩庆祥认为,自我革命既是支撑中国共产党长期稳定执政的独特政党优势,也是支撑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以及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行动,对党和国家命运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志明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创新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治党新路。这条道路,既继承发扬了共产党重视思想建党的优良传统,又发展完善了制度治党的宝贵经验,保障了党最大政治优势的发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郝永平分析道,要完成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必须充分发挥这一伟大思想的科学指导作用:在武装头脑中统一思想,在保持忧患中坚定信心,在认识世界中指导实践,在批判错误中追求真理,在立足现实中引领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董亚炜看来,“三牛”精神就是新时代所需要精神的生动诠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学习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和人类历史文明的先进经验,用创新的理论,不断开辟新视野新天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为人类现代化开辟新的道路,创造人类新的文明。”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李逵六是《共产党宣言》(德文版)的校译者之一,他感悟,《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共产主义运动的目标求得“无产阶级的解放”,是与中国共产党人践行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脉相承的。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能取得革命胜利、创造了建设和发展的巨大成就?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真谛。

作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有机化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水到渠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不仅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命脉,而且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更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变幻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如此阐释,在伟大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无数医护人员、专家、军人、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以实际行动书写了爱国、奉献的壮丽篇章。

而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山东大学教授曾繁仁则告诉我们,新冠肺炎疫情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当人类进入后工业社会的生态文明时代的时候,人文学者应该以“后疫情”的立场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考量各种人文资源的价值,其中包括重新考量中国以“天人合一”为其追求的传统文化,重新发现传统文化在“后疫情时代”的价值意义。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特别是美学与世界交流并走向世界的机会。

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著名作家王蒙为读者介绍了一套“新时代领导干部通识读物”丛书,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作为复合型领导干部,还要善于汲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认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表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大力彰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自信,指明了进一步扎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与方法。而在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包心鉴看来,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科学态度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激发历史文化传统的强大活力,转化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拓前进的强大力量。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回顾,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新的一年,《学术家园》将继续发扬学术精神,关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以弘扬和赓续优秀传统为己任,让创新理论和文化之光引领前行之路。

2022,我们携手出发!

(本版由容由本报记者谢颖、张丽、郭海瑾采访整理)

2022-01-17 本刊编辑部 致读者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8250.html 1 让文化之光照耀前行的路 18,25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