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创作好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习近平
九曲黄河,奔流万里。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母亲河水,哺育了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文明,留下无数荡气回肠的诗篇。
大河汤汤,日月轮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实地考察沿黄省区,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擘画蓝图。黄河的保护与发展由此翻开历史新篇章。
自2018年以来,沿黄九省(区)政协立足“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积极建立省际合作平台,每年围绕一个共同关心的重要题目协商研讨,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持续献计献策。
2021年10月13日至15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之际,沿黄九省(区)政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商研讨第四次会议在西安召开,各省(区)政协负责人共聚一堂,围绕“扎实推进水土保持和水污染防治”主题进行协商交流、建言资政。
大家结合各自省情实际,直击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同时,考察了陕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见证了三秦大地荒山变绿、河水渐清、飞鸟重返的治理成效,深化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共识。
秦声:谋良策出实招同护母亲河
“现在的水质好了很多,沿河垃圾也少了,这都得益于政府对黄河的治理,要珍惜这份保护呢!”站在地处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峪口乡南河底村黄河岸边,说起眼前的“黄河新变化”时,65岁的“黄河最美船工”任凤祥的内心十分喜悦。
黄河在陕西境内全长719公里,流域国土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分别占到陕西的65%、76%和87%,这一区域生态保护治理对陕西乃至全国十分重要。
多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始终将黄河生态保护和治理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水土流失治理、污染防治、荒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累计退耕还林还草4039万亩,治理沙化土地1570万亩,年均入黄泥沙量由8.3亿吨减少到0.81亿吨,已累计拦泥58亿吨,绿色版图向北延伸400多公里。积极开展淤地坝建设,累计建成3.4万座,占全国58%,已淤成良田86万亩,每年可增产粮食3亿公斤。
喜人成绩的背后,也有着陕西省政协持续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履职重点、不断献智出力的功劳。为筑牢黄河陕西段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省政协通过调研视察、召开常委会会议、重点提案督办等形式,形成了系列协商成果,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参考依据,彰显了政协担当、贡献了政协力量。
2021年1月召开的陕西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委员们提出的相关提案更是多达30余件,再次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加强水土保持,扎实做好污染治理,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谋良策、出实招。
4月15日,省政协将“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确定为年度首次月度协商座谈会的议题,并为此做了长达10个月的前期调研准备工作。2020年12月,省政协围绕“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主题,召开第六次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态势分析会,邀请专家、学者、委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3月上旬,省政协向全省各地市政协和省级各民主党派征集材料,宝鸡、渭南、榆林等市政协,民建省委会、农工党省委会、九三学社省委会等,就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交了调研报告。还通过政协履职平台,征集委员发言,并向相关单位和水利专家预约发言材料。3月23日,省政协人资环委再次组织全体委员,联合西安市政协,视察了西安奥体中心场馆节水工程和灞河右岸滨水景观带水资源节约利用情况。组织委员和专家赴渭南市和杨陵区,就工业、农业生产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调研。在扎实细致的调研基础上,委员和专家学者提出从优化顶层设计、强化管控体系到提升利用效率等建议,几乎囊括了关于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方方面面。
7月,省政协人资环委调研组赴延安、榆林,围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调研,实地查看了解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
此外,省政协还把开展“入黄排污口整改提升”民主监督,作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7月6日至14日,省政协人资环委组织委员、专家、相关部门成立专题调研组,沿黄河府谷入陕口到渭南潼关出陕口,到榆林、延安、渭南等地开展民主监督调研,重点察看了雨污混合排口、工业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口、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污染排口等20多个重点排污口,并专题向省委报告了整改提升情况。
11月8日至10日,省政协人资环委再次前往榆林,开展“抓好入黄排污口整改提升民主监督调研‘回头看’”活动,深入到佳县污水处理厂、佳芦河入黄口河道、吴堡县古城路污水排污口等入黄排污口现场察看整改情况。
据了解,截至目前,榆林市黄河干流75个问题排口全部整治完成。2020年,榆林市6个国考断面年均水质达到了优质标准,国省控15个断面优良比例较“十三五”初提高了53个百分点。2021年,虽然受到罕见的自然干旱影响,河流基流大幅减少甚至部分河流出现断流,前三季度个别国控断面超标,但16个国考断面整体水质提升了38%,水环境质量同比改善幅度位列全国第三。
合唱:黄河流域生态整体好转
黄河浩浩汤汤,自巴颜喀拉山脉奔腾而下,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九省(自治区)。作为世界上水情最为复杂、治理最为艰巨、保护难度最大的河流之一,黄河的保护需要“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需要全流域协同治理。
在本次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分别介绍了各地的宝贵经验。近年来,沿黄九省(区)在扎实做好水土保持和水污染防治、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成绩斐然。
青海省把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和水污染防治作为“国之大者”,强力推进,水生态稳中向好,水污染防治成效显著,水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四川省综合施策、协同治理,2020年黄河流域5县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74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升。甘肃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推动绿色发展崛起为导向,累计治理水土流失6.83万平方公里,年均向黄河中下游输送水量达300亿立方米,切实承担起黄河流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水污染防治重任。
唯一全境都属于黄河流域的宁夏,用习近平总书记“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指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水土保持和水污染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内蒙古截至去年底,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5.43万平方公里,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376条,建成黄土高原淤地坝2300余座,建成沿黄绿色矿山268家,年入黄河泥沙量减少5000万吨,生态水土保护、污染防治取得显著成效。
山西省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2019年以来累计造林1130万亩,修复退化草地7.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4.7万平方公里,33个国考断面优良水质断面22个,年输沙量由20世纪末的1.2亿吨减少到目前的1700万吨。河南省针对流域河道宽、悬差大、滩区面积广、历史灾害重等突出特点,加强黄河滩区综合提升治理,保障黄河长久安澜。山东省补短板、强监管、重保护、严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846平方公里,黄河干支流国控监测点全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黄河三角洲区域内重点河流全部消除劣Ⅴ类水体,退耕还湿、退养还滩48.33平方公里,逐步恢复湿地生境。
据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苏茂林介绍,去年以来,黄委会组织9省(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各类生产建设项目违法违规行为,共梳理生产建设项目6万多个,完成1.3万个在建项目违法违规行为排查认定,查出违法违规项目8200多个、违法违规问题1.6万个,对3300多个项目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对3500多个项目建设单位进行了责任追究。
截至2020年底,黄河流域完成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建设淤地坝5.9万座。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率从1990年的43%提高到66%,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少入黄泥沙由20世纪90年代的3亿吨增加到4.35亿吨,为确保黄河安澜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水土保持率、拦减入黄泥沙“双增加”,流域生态面貌呈现整体好转。
共谱:搭平台集众智共建幸福河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地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是一个系统课题,需要多方合力、协同共治。
2018年12月,由河南省政协发起并主办了沿黄九省(区)政协黄河生态带建设协商研讨第一次会议,沿黄九省(区)政协围绕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成果。经过四年发展,沿黄九省(区)政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商研讨会,既为九省(区)团结协作、反映诉求搭建了广阔平台,也为九省(区)政协开展工作交流、提升工作效能提供了有效载体。
在本次研讨会上,围绕黄河流域长期存在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水患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治理难度大等问题,各省政协负责人踊跃发言、深入研讨交流。
青海省作为黄河源头区和干流区,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决定性影响。如何确保“黄河水塔”稳固安澜?青海省政协副主席张文魁表示,希望建立由国家部委牵头,纵贯沿黄九省(区)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的系统治理体系,开展黄河源区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研究和推广,为推进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杜和平建议,要进一步完善跨流域跨区域联防联控合作机制,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基金,加快建立健全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黄河上游流域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扩大生态补偿范围。
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尚勋武认为,要树立新时代“大水保”理念,深入开展黄河流域水沙关系研究,加快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加大对黄河上游的支持和补偿力度,协同联动、合力推进,努力构筑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其其格建议,国家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流域内省际沟通协调机制,推动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全覆盖、系统化;尽快出台生态补偿法,明确生态补偿主客体间的权利和义务;将水土保持和水污染防治宣传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深入开展城镇节水行动,提高社会公众保护水土资源的技能和积极性。
与兄弟省(区)相比,“先行区”建设是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洪洋建议,中央应加大对上游生态保护的项目、资金、科研和政策支持,将宁夏再生水和人工湿地尾水利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危废集中处置、冬季清洁取暖等项目纳入中央资金支持范围;修订水土保持补偿费收缴使用办法,将大中型淤地坝管理纳入小型水库的管理范畴,允许经果林作为生态林,使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以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黄河陕西段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也是水污染防治最为艰巨的区域。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李冬玉建议,要加大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提升流域污染治理水平,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设立黄河流域总河长,采取上下游同步联动、左右岸同标共治,科学公平制定考核标准,实现高水平保护和发展。
九曲黄河万里沙,在山西境内一泻千里、呼啸奔腾而过。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张瑞鹏建议,要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条例立法工作,探索建立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标准核算体系,在完善目标考核体系、改进补偿资金分配办法、规范补偿资金使用等方面实现多方联动协同。
河南地跨黄河中下游,近年来,河南省政协围绕加强滩区综合治理提升做文章,强力助推贯孟堤等黄河历史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结合黄河河南段滩区实际情况,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朱焕然建议,国家应对贯孟堤扩建工程尽快立项,加快推进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加大滩区居民迁建资金支持力度,将黄河河南段现有工程管护范围、规划工程占压范围、两岸控导工程连线之间范围,调出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确保河南黄河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滩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刘均刚表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和水污染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坚持系统保护和治理、区域分类指导和“一盘棋”调控的思想,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重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地一域之事,更不是一日之功。大家纷纷表示,沿黄九省(区)政协要认真落实《规划纲要》,立足各自特点,发挥自身优势,紧扣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了解实情、剖析问题,提出更多高质量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协商研讨会优势,加强上下游、左右岸的联合治理,开展区域合作,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据了解,本次会议形成的《联名提案》初稿,在分别征求九省(区)政协意见后,报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审核完善,最后由九省(区)政协主席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期间联名提交,助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和水污染防治取得新成效。(秦政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