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原 李宁馨
岁末迎新的热闹氛围中,绳结艺术家吕敏与天津城市职业学院的聋哑学生们依依惜别。虽然无法用语言交流,但学生们手中精致的绳艺作品和满含不舍的眼神,深深触动着她的心。
一个学期的课程下来,绳结艺术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迷人魅力,已在这些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他们表达自我、记录生活的美好见证。
吕敏是天津非遗项目巧妹红妆绳艺第四代传承人,经常提倡民间艺术家深入基层,将民间文艺带到群众中去。以传承绳结艺术为己任的她刻苦钻研,开办工作坊、开设网上直播课堂、走进学校举办绳艺课程。2021年秋季开学之初,吕敏受邀走进天津城市职业学院,为聋哑学生开启了绳结艺术的大门。
“绳结艺术课需要面对面、手把手传授,开课前,我担心与学生在语言沟通方面会出现问题,从而影响效果。”吕敏说,她为此做足了功课,一方面在课程内容上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而编织简单的花朵、树叶、小动物等;一方面精心制作编织视频,供学生反复观看学习。很快,聋哑学生的聪明灵秀和动手能力打消了她的顾虑,他们不但对课程感兴趣,还展现出特别强的悟性,“每周一次的绳艺课成了学生们的期盼。”
更让吕敏惊喜感动的是,绳艺课上,学生们非常快乐。“大家都埋头沉浸在编织中。绳艺学得快、出成果也快,一两节课下来,一件小作品就可以从零基础的学生手中诞生,一件件作品就是学生们一次次对自我的肯定和享受,他们变得自信和快乐。”
一个学期下来,伴随着绳艺艺术课的推进,吕敏将传统文化元素和时代元素融入课堂。“‘结绳记事’,绳艺是最古老的记录、表达、传播手段,与文化发展有相伴相生的连带关系。”吕敏告诉记者,她逐渐引入“六排盘长结”等有一定难度的绳艺,让学生们在提高技艺的同时亲身感受代表祥和、团结、祝福等美好寓意的中国结文化。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她专门开发了南湖红船的编织法,让红色文化传递在学生们的指间和心间。
“绳结编织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门艺术只有学习的人多了,才会有思想的碰撞,进而激发出创新的活力。艺术只有不断传承、交流才能有更大的发展。”在吕敏看来,教会聋哑学生们绳结艺术,能够让他们今后的就业创业之路走得更加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