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健康周刊

国际首次!我国科学家成功建立慢性药物性肝损伤延时恢复预测模型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2月16日   第 06 版)

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了解到,该中心肝病医学部在慢性药物性肝损伤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慢性药物性肝损伤延时恢复的预测模型,为慢性药物性肝损伤预后预测及安全用药警戒提供了客观可量化的手段。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肝病领域顶级杂志《肝脏病学》(Hepatology)上。

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也是全球关注度最高的药源性疾病之一。全球有1100多种上市药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包括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药物、保健品、膳食补充剂等。虽然大多数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在停用可疑药物后可获得生化学缓解,但仍有8%-20%进展为慢性药物性肝损伤,病情反复发作可能进展至肝硬化甚至肝衰竭,给患者及家庭造成很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因此,寻找和确定影响慢性药物性肝损伤延时恢复(BNR)的高危因素,预测预后,积极应对包括人工肝及目前尚有争论的激素治疗的准确启动或肝移植的及时决策,提高慢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有效率,已成为临床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此,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病医学部纪冬/邹正升/肖小河团队联合攻关,通过对全国九家医院5326例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揭示了影响肝损伤延时恢复(BNR)的重要因素,发现显著炎症(HAI≥10)是BNR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高达21.3;女性、高龄、高谷草转氨酶、高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低血小板是BNR的高危因素。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建立了可用于预测药物性肝损伤延时恢复的列线图模型,并命名为BNR-6,为临床实现对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精准分层管理与风险预警提供了有力工具。

临床应用显示,BNR-6模型与肝脏组织学高度一致,可以个体化计算每名患者的BNR风险。当BNR-6评分明显偏高,预测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延时恢复风险高,应更加积极治疗并密切随访;当BNR-6评分明显偏低,则认为BNR风险较低,可适当减少随访次数,节约医疗支出。借助BNR-6模型,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可以被准确区分,避免穿刺活检对患者肝脏的可能造成的损害,易于实施,可在肝病临床诊疗及安全用药实践中广泛应用。

(刘喜梅 王春艳)

2022-02-16 刘喜梅 王春艳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9446.html 1 国际首次!我国科学家成功建立慢性药物性肝损伤延时恢复预测模型 19,44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