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营周刊

吼!“苏大强”的“小老虎”来了

——从三个典型看江苏如何打造“专精特新”企业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2月18日   第 07 版)

本报记者 江迪 通讯员 金宏源 朱自元

江苏,人送外号“苏大强”,2021年,江苏GDP突破11万亿元。截至目前,江苏共培育创建28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包括冠军产品104家,数量居全国前列。这些“专精特新”,虽然个头不大,但虎虎生威,也是江苏经济杰出的代言人。2022年,江苏省省长许昆林表示,江苏将“大力培育行业单项冠军,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支持他们以独门绝技赢得竞争优势”。

一直以来,“专精特新”是江苏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委员高度关注的领域,大家为此建言献策,共同为建设越来越强的“苏大强”出力。近期,人民政协报记者奔赴常州等地,从政协的视角,探秘“苏大强”的“小老虎”们是在怎样的营商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常州“隐形冠军”

多年前就有“地方粮票”

常州,中国近代工商业发祥地之一,崇尚实业是常州工业文化显著特质。常州制造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一直是常州市委、市政府的“心头宝”。早在多年前,常州市工信局按市场占有率、专利技术等专项指标,排出全市有200多家企业主导产品在国内细分市场的占有率位居前三,俗称为“隐形冠军”。

“这种称法是因当时推进工作的需要,没有上级或专业部门的规定提法或专业口径。他们都享受到了‘地方粮票’的优惠扶持政策。这些企业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专精特新’企业主力军。客观反映了常州中小企业的强劲实力和工作的超前谋划。之后,2018年常州在江苏全省率先出台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常州市政协委员谢忠秋对人民政协报记者说。

2021年9月,常州市十三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专精特新”培育工程,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倍增计划等,充分吸收采纳了2021年市政协常委会重点协商课题提出的对策建议。该课题围绕“育引专精特新小巨人,锻铸智造名城新优势”汇聚了多方智慧。

常州在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方面,突出“三抓”:

一抓平台建设优化服务,聚焦升级政策赋能,创新技术、融资等五大服务,致力支撑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目前全市拥有2家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3家国家级小微企业双创基地、5家省四星级服务平台。

二抓梯度体系强化储备,围绕全市重点发展的10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国家、省、市三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梯度培育体系,目前入库培育的企业超过500家。

三抓分级扶持强化激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奖励100万元,额度实现翻番;对省级、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和20万元奖励,实现全覆盖。

针对下一步工作,常州市政协建议,要完善梯度培育机制。要加快设立优质企业培育库。要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放到与大企业大项目攻坚同等重要位置,实行市领导负责的专班推进工作机制。

做强“专精特新”服务平台

江苏的“专精特新”企业中有不少是民营家族企业。无锡市政协委员邵焜琨是家族环保企业的第三代传人。对他来说,继承家族企业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但要带领家族企业升级,可得好好动一番脑筋。

“在父辈开创事业的年代,环保产业还只是一个小产业。如今,我们要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来对待这个产业。环保产业正向着国际化、高质量产业发展集群方向改变。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创新工作者,我深感环保产业发展是国势所驱。”邵焜琨说。

近年来,邵焜琨带领团队将企业从传统环保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打造成国内领先的技术转化平台、产业孵化平台和智能制造平台——国合环境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已累计投资孵化生态链企业24家,多家成为“专精特新”企业。

2019年,国合基地正式写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成为江苏省重点推进建设的重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2021年,国合基地正式提出“三国三合”发展战略,即与国家合拍、与国际合作、与国企合力。国合基地要创造中国特色“混改”典型范例。

结合孵化专精特新企业的感受,邵焜琨希望:政府部门在出台专精特新培育政策时,也要多关注平台载体建设。鼓励和引导一批特色产业专精特新科创平台载体建设,为企业的培育和成长提供专业化服务,加速企业成长,提高培育成功率。在宣传引导方面,继续弘扬“四千四万”精神,将争第一、创唯一的精气神与“专精特新”企业的持续创新相结合,树立专精特新创新创业典型人物,提升社会影响力。

既要脚踏实地也要国际视野

有数据显示,目前超过一半的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在中国拥有自己的分公司。德国管理学家、“隐形冠军之父”西蒙近日撰文指出,只有在中国生产、研发,德国的“隐形冠军”企业才能保持世界一流水平。

在苏州太仓,西学中用,是那里“专精特新”企业迅速成长的路径之一。大家从德国老师那里学到了不少好东西。

据了解,苏州太仓集聚了410家德企,其中包含80多家“隐形冠军”企业。近年来,太仓市大力推进本地民营企业与德企的配套协作,鼓励民营企业学习德企的先进管理经验,通过举办民营企业走进德企、开展培训班等方式促进民企与德企沟通交流。

太仓市政协委员陈利忠所负责的康辉医疗科技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妇产科设备、老龄辅具、无障碍适老环境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

“我们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得益于在向德企的学习借鉴与交流合作的基础上,成功实现了创新转型。在研发方面,康辉科技于2018年在德国成立中德工业设计工作室,重点在医疗器械领域开展研发。在生产方面,我们与德企开展战略合作,目前已投资近3000万元上马了智能制造产线。在管理方面,我们联合德企为企业匹配全新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降低了生产成本。”陈利忠说。

今年太仓市政协全会期间,“专精特新”再一次成为委员的聚焦点。杨勇等多名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关于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群体的提案。

委员们在建议加快建设面向“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助力平台,围绕特色产业“强链补链”的基础上,还专门提出,要加强民企与德企深度合作,建立交流合作机制。这份提案,已被列为太仓市政协的年度重点提案,后续将由市领导领衔督办。

2022-02-18 江迪 金宏源 朱自元 ——从三个典型看江苏如何打造“专精特新”企业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9573.html 1 吼!“苏大强”的“小老虎”来了 19,57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