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意周刊

冬奥会开幕式绽放“马兰花”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2月21日   第 07 版)

张金刚

2月4日,立春。我的心一天都在兴奋激动,为了即将复苏萌发的万物,更为了即将在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演唱《奥林匹克颂》的一群我们河北阜平的孩子。

我虽得知消息较早,但出于保密要求,对于具体细节并不了解。只知道这些孩子来自我曾经任教八年的“第二故乡”——阜平城南庄八一小学、马兰小学、石猴小学、井沟小学、大岸底小学,于是更感亲切、骄傲。

冬奥开幕式上的儿童合唱团能选中阜平的孩子,其实并不意外。因为阜平这片英雄土地曾是晋察冀的首府,演绎过“人口不足九万,养育了九万人民子弟兵;两万人参军参战,五千人光荣牺牲”的慷慨悲壮的抗战传奇;因为1948年中共中央曾在城南庄发布“五一口号”,发出了建立新中国的动员令;因为习近平总书记曾到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发出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动员令,如今,阜平摆脱贫困,建成小康,过上了好日子。

当年在阜平战斗生活过的晋察冀日报社社长邓拓的女儿邓小岚,退休之后在马兰组建培养了一支土生土长却蜚声中外的“马兰小乐队”。队员虽已更新数代,可“马兰歌声”却一直婉转、清脆、嘹亮,回响在铁贯山下、胭脂河畔。这次合唱团被命名为“马兰花合唱团”,初听虽有些“土气”,但当了解到这是源于张艺谋总导演“寻找泥土芬芳”的想法时,我不禁豁然开朗:合唱团是来自大山的孩子、老区的孩子、马兰的孩子,歌声是来自山野间、溪谷畔、丛林中如马兰花儿一样朴实娇艳的孩子们的天籁之音,而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想听到的。

最初,合唱团在城南庄八一小学集训期,只有指定媒体才可进行采访。真正得知合唱团已赴北京集中排练,是给我家新房刮腻子的大姐悄悄告诉我的,她说要耽误一周工期,去北京陪参加冬奥会开幕式的孩子。大姐说话时满脸自豪。一周后,大姐回来,又自豪地跟我说:“孩子在北京吃得好、住得好,还统一发了羽绒服,就是排练太紧张太苦了,可孩子说‘不苦,多光荣的事呀’。”

开幕式当晚,一张蓝色节目单开始在老家人的微信群里传播,“消息灵通人士”告知:“孩子们是第11个节目:唱《奥林匹克颂》!”晚上10点许,44名身着虎头衣、脚踩虎头鞋、头戴小红帽、脖系红围巾的阜平孩子,分列4队,昂首挺胸,整整齐齐,喜气洋洋,站在“鸟巢”高高飘扬的奥林匹克会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之下,用近乎完美的希腊语开口无伴奏合唱,惊艳了世界。

孩子们眼神清澈、动作可爱、声音干净,一开口,那歌声空灵如水,清纯如雪,似从奥林匹亚山而来,似从喜马拉雅雪峰之巅而来,似从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华夏神州而来,似从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热爱奥林匹克运动的人们心中而来;又似从古老富庶的燕赵大地而来,从英雄壮美的八百里太行而来,从青山绿水、富裕小康的老区阜平而来,从孩子们思念的城南庄、胭脂河、铁贯山而来……

表演结束后,演出视频、新闻报道、祝贺祝福,特别是孩子们从“鸟巢”给家乡人民拜年的视频,顿时刷屏。直至深夜一点,我仍意犹未尽,仿佛又过了一个除夕。想必许多阜平人民、所有爱这帮孩子的人也都是如此。

我们的“马兰花”,最终不负众望,精彩呈现,值得家乡亲人热烈欢迎。初五傍晚,迎着绚烂的夕阳,“马兰花合唱团”载誉而归,我编写的“天籁童声唱响世界舞台,阜平孩子尽展时代新貌”的欢迎标语分列高速出口两侧。欢迎仪式简朴而隆重,热情洋溢的致辞、贴心厚重的礼包、娇艳喷香的花束、温暖久违的怀抱,让孩子们激动万分,再次用天籁童声向全国人民拜年:“虎年大吉!”

在世界舞台上,尽展新时代阜平老区孩子真诚、淳朴、阳光、自信的新面貌,我们的“马兰花”做到了!

立春了!不久,太行山深处的马兰花又将盛放在又一个崭新的春天。我们期待着……

2022-02-21 张金刚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9676.html 1 冬奥会开幕式绽放“马兰花” 19,67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