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喜梅
近日,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发布了2022年工作要点,其中提出,要扎实推进生殖健康服务,实施生殖健康促进行动,重点解决青少年、育龄人群及其他特定人群生殖健康的突出问题,开展未婚人群人工流产干预专项行动,减少青少年意外怀孕和人工流产,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这一消息,引发了诸多关注。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主任医师赵瑞华看来,关注生殖健康特别是青少年生殖健康问题,非常重要且尤为必要。因为,日趋严重的青少年生殖健康问题,已经对国家的人口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
我国人工流产数量居高不下,已成为影响群众生殖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
“为什么要开展未婚人群流产干预?主要是因为近年来我国人工流产数量居高不下,且这一问题成为影响群众生殖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赵瑞华告诉记者,未婚人群人工流产干预,既是生殖健康促进行动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重要手段。
我国年人工流产的数量可用庞大来形容。据国家卫健委编写发布的《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年)》数据,自2017年以来,中国人工流产人数逐年增加,2019年中国人工流产人数达976.2万例,较2018年增加了2.2万例,同比增长0.23%。另一篇由《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1年刊发的文章中也指出,近5年来,我国每年人工流产的总数一直徘徊在950万例左右。
也有专家指出,中国每年实际人工流产数量约在1300万例,这也是一个被媒体广泛报道的数字。实际数量明显多于统计数量的原因,是统计并没有覆盖私立医院和地下诊所。多项有关调查还显示,人工流产的女性中,年轻、未婚、未育占比不断升高,多次重复流产和年龄在20岁以内的高危人工流产占比显著增加。每年24岁以下未婚青少年人工流产数占我国人工流产总数的40%以上,其中近20%有反复人工流产经历。
“让人揪心且可惜的是,我们在临床诊疗以及专门调研的过程中,都发现青少年对人工流产危害性的认识远远不足。特别是现在,无痛人流、药物流产的应用已经极为普遍,甚至有些宣传把无痛人工流产描述为‘如同睡一觉一般简单’,很多青少年因此忽视了人工流产对身体的伤害。实际上,即便人工流产感觉不到疼痛,但伤害依然存在,且这种伤害跟流产的方式是不是无痛无关。”赵瑞华时常在临床上向患者解释,人工流产就如同把一个刚过花期的水嫩嫩的瓜给从秧上强扭下来,这对瓜秧也就是人的身体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
赵瑞华介绍,月经不调、月经量少、盆腔炎以及宫腔黏连等,都是人工流产比较常见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又都影响着流产者日后的怀孕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流产的并发症对于成年女性损害尚且如此,而对于青少年来讲,因为其身体条件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影响更甚,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未来职业发展不畅,以及因对人工流产认识不到位而导致的反复流产等问题。”赵瑞华表示。
“不想生,生不出,生不好”,成为我国群众生殖健康问题面临的三大现状
与庞大的人工流产数量相对应的是我国的人口出生数量。在2021年,这一数据仅为1062万,创下了197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这也意味着,我国的人工流产数量与新生人口数量几近持平。
“所以,我们不得不关注群众的生殖健康,不得不推进生殖健康促进行动。具体来说,目前我国群众的生殖健康存在‘生育意愿低’‘生不出’以及‘出生缺陷率升高’三大问题,这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赵瑞华说。
赵瑞华介绍,在“生育意愿低”的人群中,既包括因养育成本高、女性产后职业发展空间受影响等原因“不敢生”的人群,也包括因更加注重个人生活质量而“不想生”的人群。与此同时,我国的不孕不育率逐年上升也尤为值得关注。
“有数据显示,我国育龄妇女的不孕不育率,现在已经达到了12%~18%。这其中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此前的反复人工流产,以及年轻人经常熬夜、过度减肥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都在影响育龄女性的身体素质,进而影响她们的生育能力。我在临床上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虽然近30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女性的身体素质及生育能力却在下降。这需要国家重视以及医疗服务的介入。”赵瑞华忧虑地表示。
在广安门医院以及广大患者那里,赵瑞华是“送子观音”,但在日常工作中,她常常解决的都是“怀不上,保不住,生不好”的问题。其中的“生不好”,就是指出生缺陷。
数据可以说明我国人口出生缺陷面临的严峻形势。以人口大省江苏为例,2016年该省各地上报24类主要出生缺陷患儿3546例,发生率3.72‰,2017年为4567例,发生率4.89‰,2018年为4689例,发生率6.09‰,2019年,出生缺陷患儿增至7893例,发生率上升至10.90‰。
“这种状况,并非江苏独有。因此,要保障我国的人口安全,就要从方方面面关注影响居民生殖健康的因素。”赵瑞华强调。
多措并举,才能形成生殖健康促进行动的合力
“关注青少年的生殖健康,首先需要加强校园生殖健康教育,特别是由医务人员提供的生殖健康教育。”生殖健康是赵瑞华已经关注了多年的话题,但在调研中她发现,不管是大学还是中小学,生殖健康教育都“过于简单”,老师基本上是照本宣科授课,学生们要么不以为然,要么云里雾里,这“远不能达到健康宣教的目的”。
因此,赵瑞华认为,应该建立涵盖大中小学并逐步深入的生殖健康教育体系。并且,这样的课堂教育应该至少有一部分是由医务人员参与授课,这才能通过医生的临床经验让孩子们明白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避免受到伤害。与此同时,赵瑞华还建议,加强媒体对青少年生殖健康问题的健康宣教,并由国家主导,在政府层面设立生殖健康免费咨询热线。
“现在,很多地方开设了‘12345市长热线’,那么能不能开设一个生殖健康咨询热线呢?”赵瑞华介绍,在调研的过程中她发现,很多计划外怀孕的孩子之所以会选择人工流产,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对生殖健康知识知之甚少又羞于或者不便到医院向医生咨询。
比如,关于紧急避孕药的使用。实际上,紧急避孕药的成分和流产药物的成分一样,只是紧急避孕药较之流产药物剂量上要小一些。但很多孩子不了解紧急避孕药长期服用的危害,甚至把紧急避孕药作为常规避孕药来服用,最终给身体带来了不可逆的伤害。
“如果开设类似市长热线电话的咨询热线,也许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青少年面对计划外怀孕和人工流产的这些困惑。”赵瑞华建议,这样的热线可以先行先试。
除此之外,赵瑞华还建议设立人工流产国家监管和服务的技术门槛。“目前,在大城市已经普遍设立了这样的门槛,但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从事人工流产的地下诊所并不鲜见。这样的诊所,医疗技术条件可能不达标,如果进行人工流产手术,可能给孩子们带来很多后遗症。而提高国家监管和服务的技术门槛,就能够对青少年的身心和生殖健康增加一层保护。这样多措并举,才能形成保障青少年生殖健康的合力。”赵瑞华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