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意周刊

加强涉外医疗建设,适应北京城市发展战略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2月28日   第 07 版)

作者:程雁

北京“十四五”发展战略将实现首都四大核心功能,将北京培育建设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其中,国际标准的医疗服务是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至关重要的内容。但目前,北京涉外医疗还存在发展迟滞、布局有限、服务能力较弱等问题,与北京国际大都市发展战略目标还存在不少差距。

现阶段,公立医疗机构是北京涉外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方。这些公立医疗机构主要分布在主城区位置,共约200张床位可以为主城区工作或居住的外籍人士提供国际医疗服务。民营医疗机构也提供一定的涉外医疗服务,多集中在朝阳区外籍人士居住地,关注高端医疗需求并与国际保险公司建立了付费关系。此外,还有公立与民营机构合作建立国际医疗,为外籍患者提供服务。越来越多的国际医疗也体现出向主城区外扩展的趋势。根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北京同仁医院主体南移,除了带动东南地区医疗水平,还将提供高水平的国际医疗服务。通州区的新建医院全部匹配了国际医疗部等,着力将通州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

但北京市涉外医疗发展仍然滞后于北京市开放发展的相关规划,健全涉外医疗服务建设刻不容缓。为此建议:

一、应高度重视北京涉外医疗发展。针对目前涉外医疗发展缓慢、“九龙治水”的问题,建议北京市政府成立由卫生健康委牵头、多部门组成的涉外医疗发展与规划委员会,统筹涉外医疗的资质审核、宣传、法务、管理等工作,建立健全涉外医疗行业管理体制,实现涉外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

二、科学合理布局涉外医疗资源。《“十四五”时期健康北京建设规划》中未体现涉外医疗相关规划,可根据北京市城市发展相关规划设定的“三城一区”,科学布局涉外医疗资源,与外籍人士工作、住所范畴相匹配,优化服务流程,加大服务供给,增加急诊通道,提高就医可及性。

三、加大涉外医疗服务供给总量。鼓励公立机构与民营机构加强合作,成立区域性涉外医疗服务医联体,实现优势互补。适度放宽外资医疗服务进入门槛,吸引国际知名医疗机构来京开设医院、门诊、检测与影像中心、特种疾病治疗及疗养院等。加大家庭医生与社区医疗提供国际医疗服务的能力,尽快解决涉外医疗资源紧张与不均衡的矛盾。

四、加强涉外医疗服务保障能力。涉外医疗的医事服务费较高,要合理制定涉外医疗服务价格,优化国际医疗保障和支付服务。针对外籍人士门诊、手术和住院数据相对缺失,建议搭建“首都涉外医疗服务云平台”,实现涉外医疗健康数据共建共享,推动咨询、翻译、诊疗过程和结果的管理和服务。

五、提升涉外医疗跨文化服务水平。配备一定数量的英语水平较高的医护人员,同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多语种服务。医务人员还要了解不同国家和区域的文化,提高跨文化的医疗服务能力。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

2022-02-28 程雁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0194.html 1 加强涉外医疗建设,适应北京城市发展战略 20,19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