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化周刊

古籍数字化的学术探索

——《国学宝典》建设与应用学术研讨会暨2.0版上线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2月28日   第 11 版)

本报记者 张丽

2月22日,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和国学网联合主办的大型中华古籍全文检索数据库《国学宝典》建设与应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近30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探索古籍数字化对

学术研究的促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学宝典》从最初的单机版,到后来的网络版,再到最新的手机版,普及越来越广、传播越来越远,可以说见证了古籍数字化从兴起到兴盛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信息技术对古籍整理和研究的巨大革命。迄今《国学宝典》收书种数逾1万种,总字数达22亿,无论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根本性提升。

从2003年全国高校系统第一个专业研究机构电子文献研究所的设立,到2008年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数字文献学的获批,再到2014年全国首个数字文献实验室的建成……首都师范大学校长方复全回顾了首都师范大学20年来在古籍数字化领域的探索和成果,《国学宝典》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表示,未来首师大仍将在古籍数字化领域继续加大投入,期望建成一座真正集科研实验、数据加工、资源挖掘、古籍收藏、实物展览、虚拟体验、教学互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数字文献实验平台,并力争建成国家级数字文献实验室。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认为《国学宝典》的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示范性、表率性的工作,与中国文联曾先后发起的“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等编纂项目,都是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倡的“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国学宝典》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刘梦溪最早使用的数据库,他谈道,人文学科的研究,离不开材料和工具,只有掌握便捷的工具,才能积累充足的材料。《国学宝典》正是这样一种工具。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邱运华几乎见证了数字文献学和《国学宝典》的每一次成长,他特别提到国学网一直在筹备的中国家谱数字化工程,呼吁各方力量能襄助尽快推动。《国学宝典》的建设亦倾注了首都师范大学左东岭、赵敏俐、马自力、李均洋等几位教授的许多心血,他们细数了每一次文字载体变化所引发的巨大革命,而《国学宝典》正是古籍数字化时代的其中一位开创者。

呼吁推动《国学宝典》的

产业化与公益化

“希望《国学宝典》对于学术研究的助益,将深刻改变传统学术的研究方法甚至研究方向,从而掀起一场学术研究的革命。”《国学宝典》创始人、首师大电子文献研究所所长尹小林提出两大愿景,一是在首都师范大学成立数字产业学院,二是将《国学宝典》完全公益化,推出公益版。

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詹福瑞认为,《国学宝典》公益化,不仅需要高校系统的强力支撑,更需要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可以先开放常用文献,再逐级开放。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部委员刘跃进表示,随着古籍数字化的发展,诸如辑佚学等一些传统学术,很可能被逐渐替代而消失,而《国学宝典》便是这个替代者,其公益化必将造福社会,但亟须由国家出手,整合学术界、出版界等各方力量,统筹规划,全面施行。清华大学教授廖名春表示,辑佚辑校辑释之类的课题项目,适合交由国学网来进行数字化,而无须再重复申报社科基金,且可以随辑随做,发布上网,即查即用,百益无害。

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强调在启动公益化之前,一定要打好地基、选好底本,并按照不同的学科和课题进行分工,由各领域的权威专家来负责把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涛说道,《国学宝典》目前所收以中国古籍为主,期待将来加大域外汉籍的整理,开拓新的领域。在北京大学教授傅刚看来,公益化可能为将来的古籍资源整合提供一个契机和平台。特别是中国人文学科所用的评价标准仍然是外国的SCI,将来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大数据库,建立自己的国家评价标准,而不再盲目跟随西方的评价体系,这理应被提升至国家文化战略层面。《国学宝典》在制定古籍数字化标准方面大有可为。

中华书局编审柴剑虹呼吁学术界和出版界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共同推动古籍数据库的公益化,切实反映学者和读者的需要,尤其是民国以来的史料文献和研究论著也应被纳入收录范围。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曹立波自述写作《红楼梦评传》时所用便是《国学宝典》,他期待《国学宝典》能收入《红楼梦》的更多版本,同时引入当今虚拟现实等多种技术手段以助益教学。藏书家韦力建议《国学宝典》除了收录通行汇校本之外,还应兼收并蓄更多古本,尤其是珍本、善本,尽量存其原貌,方便进行版本差异比较。

《国学宝典》2.0版上线启动仪式同日举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刘石代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与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共同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和课题的研究,尤其是要全力建设中华文化知识总库和图谱,形成一套足以覆盖各个领域、对接各种场景的文化基础设施体系,以满足当前对于中华文化元素应用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

2022-02-28 张丽 ——《国学宝典》建设与应用学术研讨会暨2.0版上线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0216.html 1 古籍数字化的学术探索 20,21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