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广告

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

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04日   第 11 版)

蓝天白云下的重庆

生态广阳岛 颜瀚 摄

三峡猕猴成群

滔滔长江,以万里奔流之伟力展现出浩瀚磅礴的万千气象。重庆,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保护长江是重庆人民刻在骨子里的使命,也是巴渝儿女对母亲最深情的呵护。2021年,重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认真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以实施“双河长制”为抓手,加强岸线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筑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提速推进。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稳定保持为Ⅱ类。在8万多平方公里的巴渝大地上,重庆不仅绘就了群众眼中的“绿水青山”,还收获了百姓点赞的“金山银山”。

生态修复

用心用情呵护长江“眼”

广阳岛,位于重庆铜锣山、明月山之间,是长江上游第一大岛屿,全岛江水环抱,白鹭栖息,是重庆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资源。

如今的广阳岛,“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城”初具雏形。“田园风光”“江南风貌”“草原风韵”“湿地景色”“运动风采”及“抗战遗风”等景区不仅绿色生态,而且美得风格多样、精致迷人,成为外地游客和重庆市民的打卡热地。

很难想象,多年前,这里曾规划超过300万平方米的房地产,山坡被削平,植被遭破坏。

2017年以来,重庆果断踩下开发广阳岛的“急刹车”,从过去的大开发,到现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治理,广阳岛的变化折射出的是重庆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

“十三五”时期,重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不断夯实重庆生态基底,通过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品质大幅提升。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重庆正全力以赴,用心用情呵护着“长江之眼”。

呵护长江“眼”,就不能有一粒“沙”。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重庆严格执行关于禁止在长江干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的管控政策等,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实施“三线一单”分区管控,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此外,重庆还统筹规划长江岸线资源,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印发重要河道采砂管理规划,河道采砂管理秩序稳定可控。

绿色发展

治污治“根”发展开新篇

“共抓大保护”强调保护,但绝不是不要发展。

重庆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也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产业智能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既治“污”更治“根”,提高经济发展绿色含量,让老百姓享有更多生态红利。

重庆祥众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今年新年搬到了重庆花溪工业园区麻柳组团,副总经理廖斌在焕然一新的工厂门前迎接着返厂员工,只要公司安心生产,日子就会红火。

然而就在几年前,公司还因为“噪声”“粉尘”等污染问题被居民投诉,企业也被列入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单位之一。

既要让企业发展,也要让老百姓生活好。企业所处的巴南区决心让企业环保搬迁至工业园区内,并且给予一定的搬迁补助,助推企业的绿色升级。廖斌坦诚,他们从最开始的不理解,不配合,到最后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借此打造了全新的环保生产线。

如今,他们的生产线,不仅粉尘、噪声得到了极大的控制,更因为产能的提高让企业收获了更多的生产订单,生产效益也翻了番。

收获生态红利的不仅仅是企业,原厂周边的村民如今不受环境污染,生活也有新奔头;原厂拆迁的土地复耕复绿,更可以种上特有的柑橘树,生态振兴有了新思路。

除了让企业“破茧重生”外,重庆还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两条腿”走路。积极推动工业绿色化改造,推动火电、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术改造,以生态环境为导向推动经济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重庆丰都县位于三峡库区腹地,长江穿城而过。目前火电在重庆统调电网电力装机中占比超六成,全市全部煤炭需从市外输入,电力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丰都县瞄准“绿电”产业,大力发展各类清洁能源,一批像栗子湾抽水蓄能电站这样的“绿电”项目,正发挥着绿色引擎作用,助力三峡库区绿色发展。

生态价值

增绿增“收”未来有盼头

绿色,是生态的基色,也是发展的底色。

生态价值如何转换?重庆给出了探索中的答案: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稳步推进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排污权、碳排放权、生态地票交易机制,在全国率先推动森林覆盖率指标区县间横向交易。

不久前,重庆江北区向酉阳县再次支付了1000万元的横向生态补偿资金,江北区的森林覆盖率指标得到了提升。

2019年,江北区和酉阳县签订了全国首个“横向生态补偿提高森林覆盖率协议”,按照补偿机制确定的相关标准,江北区以造林1000元/亩、管护100元/亩(按15年进行计算),购买酉阳县7.5万亩森林面积指标,总额为1.875亿元,分3年支付给酉阳县,横向生态补偿资金将专项用于酉阳县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目前,江北区已折算购买森林指标近4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超过了10个百分点。

“事实上,通过实施横向生态补偿,保护发展生态的地方不吃亏、能受益,减碳降碳的同时,切实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也让重庆各区县形成共同担责、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余国东介绍,重庆还在全国率先将碳排放信息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建成上线全国首个覆盖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的“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截至去年12月底,重庆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798万吨,交易额5.15亿元。

“这些其实都算‘生态产品’并且实现了‘价值’。”余国东说,但是目前更多的地方存在对生态产品判断不够、价值不清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不通不畅,方法不多。今年,余国东的提案就重点放在了如何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希望通过该项提案,让生态产品的价值在未来得到全方位的释放。

两岸猿声

唱响“猴司令”幸福生活

冬日的长江巫山段,漫山红叶与蓝天、白云、碧水交相辉映,一片五色斑斓景象。

1000多年前,“诗仙”李白乘船过三峡,写下千古名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但是,由于过去曾大面积毁林种地、砍树烧柴,两岸森林破坏严重,小三峡和三峡的猴群栖息地变小,野猴数量在2000年左右锐减到不足百只。

“两岸猿声啼不住”的美景也渐渐成了记忆。近年来,当地政府为留住“猿声”,开启了“人退猴进”的生态保护措施。

首先是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让野生猴群繁衍壮大。当地政府将居住在不通路峡谷两岸的村民逐步搬迁,拆除猴群集中活动区域的码头,大规模植树造林,严禁滥砍滥伐,只有工作人员在送猴粮时可以靠岸上山。

人退猴进,两岸森林重新还给了猴群。但猴群栖息地扩大了,山上的果子不够吃,野猴开始去掰附近村民地里的玉米,这可怎么办?

政府一方面投放猴粮,猴子吃饱了就不去“祸害”玉米地;另一方面,给当地百多户老百姓发放补贴,全力维护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龚清兵就负责喂这些山中“精灵”。他说,猴群有猴王,每次喂食他都会吹一长两短的哨声,猴群就会应声而来,非常有灵气。

如今小三峡森林越来越茂密,野生猕猴也越来越多,初步统计有3000余只,是长江上游最大的野生猴群之一。多年的保护见到了成效,猕猴重新成为小三峡的旅游名片。

今年1月,重庆江津白沙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该桥正好位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其中桥位附近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胭脂鱼活动。大桥桥梁专业负责人、林同棪国际(中国)桥梁设计师李瑞超介绍,项目组在前期研究及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对生态的保护,对规划桥位进行调整,将桥塔设计在岸坡及出露礁石上,避免涉水施工,充分保护了胭脂鱼的生存环境,降低对胭脂鱼生活区域的影响;同时,在前期专项编制及后期设计文件中均明确要求施工过程中要对胭脂鱼进行重点保护,要进行鱼类增殖放流,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河滩湿地修复和人工鱼巢投放。

这样的案例在重庆并不少见,独特的山水地形,造就了重庆独特的城市景观,创造出鬼斧神工的自然风貌。来自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重庆74个“十四五”国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6%,高于国家考核目标1.3个百分点。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资源,使重庆成为不少珍稀濒危动植物珍贵的栖息地,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这也让重庆城市的魅力得以提升,人民对生态的认同感越来越强、幸福感越来越高。

(陈娟 余常海)

2022-03-04 陈娟 余常海 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0432.html 1 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20,43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