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聚焦

让残疾人“动”起来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04日   第 18 版)

本报记者 徐金玉

3月4日这一天,中国有两件大事——全国两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同日开幕。在履职中奔忙的政协委员,也将关注点放在了残疾人体育事业上。

“借助冬残奥会的东风,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必将迎来新机遇,全社会要齐心协力,推动残疾人体育事业‘一起向未来’!”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骆沙鸣说。

作为生活中的体育迷、工作中的观察家,骆沙鸣近几年的提案常涉及体育。“我在福建莆田这个‘田径之乡’长大,从小就关注体育。2008年,我还曾到北京夏季残奥会开幕式上观礼。”骆沙鸣说,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们在竞技中的风采和精神风貌,至今令他记忆犹新。

“他们用运动阐释的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与‘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一脉相承。”在骆沙鸣看来,残疾人体育是残疾人增强体质、康复身心、参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而竞技体育更是这一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骆沙鸣所言,近几年,我国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国内国际残疾人体育赛事,成就了勇于挑战、超越自我的出彩人生。在去年落幕的东京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更以96枚金牌、207枚奖牌的成绩,连续五届实现金牌、奖牌榜双第一。

时隔数月,想起自己身披五星红旗、飞奔在赛场上欢呼的那一幕,鄂尔多斯市政协委员孙鹏祥仍感觉如在昨天。在自己第二次站上残奥会赛场之时,他如愿圆梦,成功斩获东京残奥会男子标枪F41比赛金牌,并打破了世界纪录!

从2011年正式开始运动员生涯,体育给孙鹏祥带来了太多改变,而这十余年的光阴故事,也让他切身见证了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无论是训练设施、竞赛组织,还是生活待遇、康复治疗等,各方面水平都在稳步提升。”孙鹏祥说,“体育,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一扇窗口,也是社会大众了解、关爱残疾人的一面镜子。残疾人体育事业,是全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体现一个地区人文活力和文明发展的重要一环。”

作为政协委员,他一直在为残疾人体育事业鼓与呼。“今年,我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拓展残疾人体育人才培养渠道的提案,建议体育院校开设残疾人体育专业或残疾人专班,健全完善残疾人运动员选拔、训练、管理工作机制,加大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补贴和比赛奖励工作,协调相关部门为退役运动员设置就业岗位,加强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宣传等。”孙鹏祥说。

“与精彩的竞技体育相较,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也在广泛开展。”骆沙鸣补充道,近些年来,中国残疾人体育发展水平快速提升,我国残疾人体育纳入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国家战略,残疾人体育活动进入社区和残疾人家庭,越来越多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体育活动。

3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和权利保障》白皮书新鲜出炉,各项数据更让这一成果显而易见:全国残疾人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率由2015年的6.8%持续提升至2021年的23.9%;自2016年起,连续6年举办“残疾人冰雪运动季”,带动残疾人融入“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截至2020年,全国残疾人健身示范点累计建设10675个……

“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未来我们要继续施行有温度、有人文关怀的举措,如在健身路径、体育运动设施上,给残疾人留有适当空间;在制度安排上,为残疾人设置相关职位;在特殊教育课程设置、赛事安排上,更多地向残疾人倾斜;推动和加大我国残疾人体育消费提质增效等。”骆沙鸣相信,在国家重视和全社会的支持下,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会更加浓厚,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会得到更好实现。

2022-03-04 徐金玉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0459.html 1 让残疾人“动”起来 20,45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