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聚焦

3月3日,刚到住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联国际部一级巡视员费薇委员放下行李,就接受了记者采访。这一年,关于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她又有了一些新观察、新思考——

在正向互助中让残疾人强大起来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联国际部一级巡视员费薇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04日   第 18 版)

本报记者 司晋丽

记者:去年此时,大家还在对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热切憧憬。现在冬残奥会开幕在即。据您观察,我们的无障碍环境有哪些进步?

费薇:最大的进步在于人们从意识里能够平等地去看待残疾人士,而不是给他们贴标签。2008年,我在奥组委从事残奥会的筹备工作,记得当时人们对于无障碍设施还没有太多概念,现在这种情况有了本质上的改变。

记者:去年11月,您参加了全国政协关于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座谈会,在发言中您提到了适老化改造的可及性,可否展开讲讲?

费薇:可及性,是指政策到落地的距离。我们国家从“十二五”期间就重视适老化改造,做了很多工作。但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地铁站、火车站和商场周边等地的公共设施。在一些城市的地铁站,四个出口只有一个有直梯,距离还较远,对于使用轮椅的人来说,如果没有人推着,就不太方便;一些大商场无障碍设施一流,但商场周边的设施就跟不上了;另外,因为无障碍环境不只是针对残疾人的,老弱病孕人群也同样需要,所以社区和家庭的无障碍改造也要改进。国家在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的财政投入非常大,我觉得有些事是属于政府要做的,有些是家庭要重视的,这需要政府在宣传上给予合理的引导。总体来看,无障碍环境离理想的状态目前还有些距离。

记者:理想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费薇:残疾人能够自主出行,自由地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受教育、就业都没有障碍。当他(们)自主出行越多,心理承受力就会越强,精神上也会更强大。时间一长,他们就可以甩掉心理包袱,自由地走在大街上,不用再去在乎别人的眼光。

记者:在一切针对残疾人的无障碍工作中,您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费薇:教育优先,这也是中国残联一直坚持的价值理念。这几年,考上大学的残疾孩子越来越多了。如果残疾人群体受教育程度高了,就业也好办了。另外,还能激发社会的同理心。其实与其说残疾人得到帮助,更不如说是残疾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影响着其他的人,这种社会同理心是一个非常正向的互助。因此,我认为,今后在教育上可以做一些探索。比如说,在普通学校里专门设一个特教班,招收残疾学生,让他们完全融入其他的孩子中。

2022-03-04 司晋丽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联国际部一级巡视员费薇 3月3日,刚到住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联国际部一级巡视员费薇委员放下行李,就接受了记者采访。这一年,关于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她又有了一些新观察、新思考——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0462.html 1 在正向互助中让残疾人强大起来 20,46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