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版:现场

产业转移是“女儿出嫁” ,不是“儿媳妇改嫁”

——钱学明委员4件提案、3年坚持的背后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04日   第 21 版)

本报记者 包松娅

今年年初,工信部等十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对于全国政协委员钱学明而言,这份“重磅”文件的出台是“情理之中”而非“意料之外”。“东西协作 产业转移”是他连续3年既建言、又践行,不断为之奔走鼓呼的议题。也正是在这样的坚持中,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思想开始从“儿媳妇改嫁”向“女儿出嫁”转变。

第一年:在思考中提出问题

“2018年初,我到东部某县开展木业招商引资,希望能把当地一批木业企业转移到广西来。所需原料都是在广西生产,产品在当地加工后再出口到国外,既能节省原材料运费,还能直接从广西‘出海’。”但是,这件一举两得的好事,在已签署合作协议的情况下,还是因种种原因最终没能落到实处。

东部企业为什么不愿意来?“东部地区要转移自己的产业,内心就像‘儿媳妇改嫁’一样,所以如何完善东西协作体制机制,对于能否推进产业转移至关重要。”钱学明总结道。

2019年3月,钱学明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加强东西协作 精准实施产业转移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提案》,提出必须从国家层面引导建立产业转移地与承接地之间东西对接协作机制,有效实施产业转移,提高转移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完善配套。

钱学明并没有坐等办理落实,而是继续积极开展实践,努力寻找成功案例,从而进一步补充完善提案建议。

第二年:在实践中完善建议

2019年9月,民建中央召开了“民建东部企业广西交流合作大会”,这为钱学明提出的“东西协作 产业转移”创造了难得的实践机会。

据介绍,此次大会筹备时就签订了3个项目、总投资618亿元,会议期间又签订了7个项目、总投资137.35亿元。

钱学明发现,这些签约投资项目之中有不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多投资人都是看中了广西的人力资源和区位优势。结合调研实践,他深刻认识到,推进“东西协作 产业转移”还应选准突破口、找好切入点。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钱学明在调研中也有了“新”发现:疫情之下,西部地区大量本应前往东部地区的外出务工人员被迫滞留家乡。如果东部地区相关产业转移到西部来,那么企业难招工、生产成本上升、留守老人和儿童等诸多问题是不是就可以迎刃而解?

不久后,钱学明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引导东部产业向西转移 解决易地搬迁群众就业难题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提案》。

2020年10月,国家发改委在与工信部、财政部等会商后,在给予了明确采纳和答复,出台了相应举措。

成效初显,钱学明却并没有停下来。

第三年:在坚持中显露成效

2020年10月,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

此时的钱学明因为连年调研的深入,已经对“东西协作 产业转移”有了非常成熟的思考,“我国迫切需要依托东西部之间发展梯度,进一步完善协作机制,引导国内产业有序转移,不断优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培育国内统一市场,以此有效应对各类经济风险挑战、更好统筹解决发展与安全问题。”面对可能出现的国家相关产业链上的“堵点”和“断点”,钱学明的视野更加广阔,头脑里不仅有“东西”,还要有国内外。

2021年3月,又是一年两会时间,钱学明联合其他来自东西部地区的24名全国政协委员,共同提交了《关于加强东西协作 引导产业国内有序转移 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提案》。因为和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高度契合,这份联名提案得到全国政协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其他两件提案并案列为2022年全国政协重点督办提案。

今年两会,钱学明带着第4件关于“东西协作产业专业”的提案而来,提出了对影响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问题的建议。

对于这份执着,钱学明感慨:作为新时代政协委员,为国家建言、为发展献策,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与情怀。

2022-03-04 包松娅 ——钱学明委员4件提案、3年坚持的背后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0466.html 1 产业转移是“女儿出嫁” ,不是“儿媳妇改嫁” 20,46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