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广告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跑赢数字经济新赛道加速度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05日   第 07 版)

市领导考察建信金科“金融科技”

市领导考察上汽延锋智能工厂

上海松江G60工业互联网体验中心

上海临港新片区昌强重工数字孪生工厂

上海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2.0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专家会

2021上海全球数商大会

2021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要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这为我们发展数字经济指明了前进方向。

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积极落实国家战略,在数字化建设方面起步较早、成效显著,特别是上海“一网通办”已经打造成全国性品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相关文件中。2020年11月,十一届上海市委十次全会正式提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在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推进数字化“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今年2月23日,上海召开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市委书记、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强主持会议并指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十四五”发展的重大战略,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提高站位、创新思路、整合力量,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加速迭代升级,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翻开上海2021经济发展成绩单,数字非常亮眼:全市GDP达到4.32万亿元,首次突破4万亿元,稳居全国城市第一名;工业总产值达到42014亿元,首次突破4万亿元;全口径工业增加值达到10738.8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元,保持全国第一。上海已掀起一场数字化产业和产业数字化浪潮。

围绕全面激活数字产业化引擎动力,实施“硬核新技术专项行动”和“在线新经济专项行动”。

推动高端芯片、传感器、人工智能算法和操作系统等领域的关键数字技术实现创新突破;推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行业软件和智能产品升级,打造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高端信息服务。2021年,上海在线新经济规模达1.3万亿,增速超20%。全国互联网企业百强,上海有16家,全国第二,涌现出拼多多、喜马拉雅、小红书、饿了么、叮咚买菜等一批非常有潜力的头部企业。

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牢牢抓住“创新策源,精准赋能”的升级路径。与国际相比,上海的AI产业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已进入并跑阶段,行业由虚转实趋势明显,产业价值红利加速显现。创新策源方面,天数智芯等AI芯片国内领先,7纳米通用GPU芯片、“求索”云端SoC芯片均领先国际巨头英伟达。局部领先的态势已经形成,产业爆发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创新资源方面,全国33%的AI人才,全国20%左右掌握AI核心技术的重点企业如“AI第一股”商汤科技、依图科技、深兰科技等均集聚上海,高能级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如亚洲最大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之一——商汤智算中心、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上海“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等接踵落地。应用示范方面,4年来上海累计开放3批58个应用场景,对接全球280余个企业、500余个解决方案,在全国走出了一条“以应用促产业、以产业带应用”的AI发展新路。此外,上海连续举办四届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已成为全球AI行业高级别盛会和引领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产业体系完备、专业人才集聚、海量数据汇集、应用场景众多、行业品牌闪亮,共同构成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的优势。在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上海将AI创新成果精准赋能人民生活、城市治理,助推千行百业“数转智改”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的主要发展逻辑,在持续发掘、拓展人工智能创新技术应用价值上不遗余力。人工智能在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中体现了“精治”的特点,即把AI等数字技术与民生应用紧密结合,走出一条通过数字技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新路。

围绕全面激发产业数字化创新活力,实施“制造业新模式专项行动”等六大专项行动。

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服务业和制造业高水平融合,确保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到70%。在企业数字化、产业链供应链“双链数字化”、平台生态数字化等方面发力,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上海工业站稳C位,既要依靠汽车、机械、轻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更要强化高精尖产业引领,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力、竞争力和品牌力的“全球卓越制造基地”。

一是紧扣重点产业“一业一策”,形成链主企业雁阵带动效应。聚焦“3+6”重点产业,按照“一业一策、分类推进”原则,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精准有效的数字化转型方案,科学引导重点产业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升级。比如电子信息领域,聚焦IC设计、装备、材料等“卡脖子”环节,通过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等数字化协同平台实现上下游联合攻关;国微思尔芯、概伦电子牵头打造数字全流程、模拟及晶圆制造全流程EDA工具链。生命健康领域,聚焦AI+新药辅助研发、临床试验、生产加工等环节,构建基于标识的医药供应链;国药生物上海公司研发“疫苗追溯码”,实现疫苗冷链物流作业零差错。汽车领域,发挥上汽等链主企业优势,打造集合汽车原材料供应、设计研发、制造物流、售后服务等数字供应链体系,培育“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的新模式;上汽大通打造C2B超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开放了上万亿种个性化组合,客户五年内增长10倍。高端装备领域,聚焦航空、航天、船舶、能源,推动复杂产品设计、生产、服务全过程的数字孪生,推动云设计、云仿真、云评估、云验证;沪东造船厂剥离出来的东欣软件,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有能力为船海企业提供设计、制造、管理等完整自主工业软件产品的软件公司。先进材料领域,深入推进“数字+”,赋能企业加快研发设计、生产过程、供应链、设备能源、安全环保等全方位管控和协同优化;华谊新材料智能工厂实现计划、生产、操作“全程在线、闭环式管理”,正在打造国内首个化工行业“灯塔工厂”。时尚消费品领域,聚焦食品、饰品、化妆品、康辅用品、电子消费品等,打通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形成“需求定义设计、需求定义制造”的新供求关系;致景科技链接全国45万台设备,覆盖全国1/3产能。

二是紧扣重点企业深耕行业,数字化转型彰显特色亮点。重点激发多元主体创新活力,推动在沪央企、地方国企、外资和民营企业结合行业特色,逐步形成以知识化、质量型和数字孪生为特征的数字化转型之路。重点央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包括商飞、宝武、江南造船等都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比如中国商飞建成国内首个5G全链接工厂,“5G+工业互联网”场景超过250个,有力带动了50多家解决方案提供商协同攻关。重点国企发挥主体推进作用,上海国企综合实力强,上汽、电气、华谊、华虹、光明等数字化转型基础扎实,比如上汽延锋打造智能工厂,拥有10间大型注塑机车间每班只有3位操作员,实现了生产效率、单位面积产出、经济效应提升“3个30%”。重点外企发挥领先示范作用,大众MEB、特斯拉、凯迪拉克等制造企业打造超级工厂,比如ABB打造成为全球机器人行业高度柔性和自动化标杆示范工厂;GE医疗基于中国软硬件,打造爱迪生医疗平台生态,推动医疗器械100%国产化。重点民企发挥应用主力军作用,支持推动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上平台,正泰集团打造“一云两网”,管理200多个大型光伏地面电站,平均发电量提升3%、降本5%,能源利用效率提升8%;云汉芯城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链接超40万电子产业开发者、超过6万家电子元器件供应厂商、协同全国10余个电子产业服务平台,实现云设计、云制造、云服务。全市已推动超12万家中小企业上平台上云,助力企业平均提质12.6%、增效23.4%、降本12.3%。

三是紧扣重点场景落地应用,加快赋能提质增效发展。将超大城市作为数字化技术的最佳试验场、价值的最好实现地,持续推动5G+、AI+、区块链+、北斗+、安全+等场景开放。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应用布局。培育了26个有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链接全国120多万家企业、820万台设备;打造了3.5万个工业App、150万个数据集、5500个工业算法、2700个行业级知识图谱等;比如上海电气“星云智汇”平台,部署工业App超过120个,在线管理超过10万台高价值设备,资产价值超过1400亿元,实现产品制造周期缩短10%以上,运维成本降低15%以上。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落实工信部“5G扬帆行动”,部署5G、IPv6等数字新基建,到年底全市累计建成4.5万个5G室外基站;围绕协同研发、远程设备操控、柔性生产等场景,建成20个“5G+工业互联网”全链接工厂,推动航空、汽车、钢铁、船舶等重点行业建设500多个示范应用。推进“AI+制造”揭榜挂帅。重点打造100+智能工厂,推动AI在工业机器人、故障监测、敏捷反应等场景应用,比如宝钢“黑灯工厂”通过工业机器人、AI+视觉检测、AI+产线控制等,打造一座24小时运转、无需多人值守的智能工厂。推进“数字化+园区载体”建设,发布了两批40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区,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园、嘉定智能传感园、张江人工智能岛、金桥5G产业生态园等,推动数字化研发、制造、中试、市场等一体化布局。此外,我们全力落实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标识解析上海顶级节点面向三省一市上线29个二级节点,链接企业超万家、标识注册量破百亿,涌现了一批新应用新模式。

面向未来,把握数字经济跳变的特征和规律,选准需要“长期主义”的“长跑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投入、高效益、高风险的长赛道,布局未来发展主动权。据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英透露,上海正在聚焦研究数字经济新赛道行动方案,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到2024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超过2.6万亿元,从公共平台、运行机制、资金支持、人才引进、企业培育、健康发展等方面入手,努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的“上海样板”。不断构建代表全球数字技术前沿,具有引领未来的高度;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具有赋能千行百业的广度;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具有释放市场价值的深度;立足超大城市资源优势,具有持续爆发增长的速度。

2022-03-05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0520.html 1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跑赢数字经济新赛道加速度 20,52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