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范文杰
“我曾去到宁夏彭阳县小岔乡,当地户籍人口5372人,但只有1966人常住。”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所研究员蒋齐告诉记者。
这并不是个例,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镇,人口数量下降、人口结构失衡,形成一支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体的“留守部队”。
“农村房屋空置率也普遍偏高。据我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房屋空置率超过70%的自然村就有57个。此外,有些农村缺乏产业支撑,农业生产仍然以传统小农生产为主,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较低。”蒋齐对此很是担忧。
“农村空心化不仅事关谁来种地的问题,更关乎乡村振兴大局。”为此,蒋齐建议以县域为单位,根据本地区不同乡村的空心化程度、空心化原因、自然资源条件、经济条件、农民意愿等划分“空心村”类型,按照“搬迁边远村、合并微小村、发展中心村、打造民宿村、保护古村落”的要求,进行相应治理。对有特色的村庄着重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对一般村庄着重提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增强村庄发展动力;对不具备改造价值的村庄进行撤并和搬迁,改善人居环境。
针对宅基地空心化问题,蒋齐提出,要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有效进行土地整合。加快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步伐,探索放活农村宅基地和农村房屋使用权,实现统筹规划与盘活利用,提高土地的资产转化。
“农村空心化追根究底,还是发展不充分的原因。”蒋齐强调,要制定吸引乡村振兴的人才回归政策,发展“一村一特色”,鼓励农产品就地初加工,促进农产品增值,并将乡村建设、农业生产与新业态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