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广告

转型发展换动能 提质增颜强产业

——成都市青白江老工业基地的“蝶变”启示录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08日   第 08 版)

成都国际铁路港航拍全景图

千年古镇城厢

青白江区文体中心夜景图

四川自贸区青白江铁路港片区

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服务中心大楼

青白江区,这座地处西南内陆,位于成都东北部,国家“一五”时期规划建设的西南首个工业区,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深植“对外开放”基因和改革创新精神。

2017年5月初,在青白江三星村遗址考古发现古蜀文明遗址,包含了宝墩文化三期、宝墩文化四期和毗邻的广汉三星堆文化三个时期的遗存,为研究成都平原文明起源以及三星堆文明诞生的历史背景,提供了珍贵材料,被专家认为有望揭开三星堆文明之谜。不仅如此,在青白江区春秋战国墓葬群发掘出土的蜻蜓眼,印证了古蜀先民与西域文明的古老往来。

近年来,青白江区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布局,以及省委“一干多支”、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和成都都市圈建设,市委“四大结构”优化调整、“三个做优做强”等中心工作,善于把握发展机遇,勇于开拓进取,尤其用好中欧班列(成渝)这一重要发展引擎,让这个曾经的老工业基地顺利切换动能,迅速蜕变为西部重要的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并向着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成都北部中心的目标阔步奋进。

扬帆出海:

为城市发展蓄势赋能

时针回拨至上世纪50年代,青白江畔,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令人心潮澎湃。

1956年9月1日,川化从破土动工到正式投产用了不到21个月时间,改写了四川无氮肥的历史。1958年8月1日,成都钢铁厂破土动工,创造出了“开工45天出铁、108天出钢、181天出钢材”的骄人业绩,结束了成都平原“有粮无钢”的历史。

奔腾的青白江水,为四川省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1960年,“青白江区”正式获批设立。从此,青白江用“化工”和“钢铁”两大巨臂,肩负起建设西南第一个工业区的国家使命。

工业曾给这座城市带来了至高荣耀,也迎来多个高光时刻。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视察川化和成钢。1990年,青白江成为成都市第一个财政总收入过亿元大关的区(市)县。“要嫁就嫁川化郎”“转业就到成钢厂”成为当年众多青年的青春梦想。

青白江重工业发展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受到诟病,无处不在的黑色粉尘、四处弥漫的带有氨水味道的白色废气、河里流淌的黄色污水,让很多外地人对这个地方“敬而远之”。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以高耗能、高污染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时代基本结束,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很多老工业基地出现产能严重过剩、环境资源约束、产业结构老化、效益连续下滑等现象,城市发展进入瓶颈期,面临非转不可的困境。青白江这两大国企也面临产业结构调整、断腕求生的发展困境。

痛定思痛。一场影响深远的环境治理行动在青白江如火如荼展开。

近年来,青白江着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从工业企业源头治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积极推动节能减排降污,使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大气、水、土壤三大环境污染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先后对60余家污染重、能耗高、效益低和不符合主导产业发展要求的生产性企业进行调迁。同时引入一批绿色低碳高精尖企业,实现了“腾笼换鸟”。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支撑青白江经济半壁江山的川化和攀成钢两大国企被迫停下脚步:一个全面退出化工产业,一个彻底关闭了冶炼和管线加工生产线,使该区生态环境质量大大改善。经过近几年来的接续治理,环境质量实现大幅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2016年的198天提升至2021年的303天。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均达Ⅲ类,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提升为Ⅱ类。完成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增绿增景1.7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3.7%。“去年,我在青白江看到过16次几百公里外的雪山。好天气多了,城市风光照片也多了,城市发展也更有温度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本地摄影师小白的作品越来越丰富,频频登上《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

发展方式的改变和城市环境的改善也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肯定。青白江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殊荣,并作为全国唯一代表国企改革推进城市转型发展典型案例,入选联合国《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

城市转型必然带来阵痛。企业的关停,让该区面临着经济下行与万余名职工分流的双重压力。面对压力,青白江意识到,过去依靠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已经走不通了,城市转型发展必须要转换发展动能。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国际班列的开行,让他们对外边的世界有了更直接的了解,看到了城市发展的方向。

2013年4月26日,首列通往欧洲的蓉欧快铁(后统一为“中欧班列〔成渝〕”)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发出,作为实施国家向西开放战略的物流新通道,这条“钢铁长龙”彻底改变了内陆城市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依赖沿海港口的历史,也改变了四川对外开放的格局,打牢了成都作为向西向南开放前沿阵地的基础。

但如何依托临港优势和通道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城市格局的优化,成了摆在青白江面前一道新的课题。他们意识到,推动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开行,加快陆港枢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才是推动城市转型的最佳选择。于是确立了围绕“实施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面向泛欧泛亚、“一带一路”的对外交往引领区、开放产业集聚区、改革创新示范区、国际品质生活区和陆港主枢纽,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成都北部中心的奋斗目标。

在中欧班列的带动下,依托陆港主枢纽的集散功能,通过推动国际供应链经济核心区建设,有效吸引了全球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这里交汇。成都国际铁路港由名不见经传的“配角”冉冉升起为成都对外开放的新主角,成为拉动成都乃至四川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展开世界地图,中欧班列(成渝)路线图已织线成网,“朋友圈”越来越大,开行线路已可通达欧洲上百个城市,成渝两地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超1.8万列,实现进出口贸易额超7000亿元。中欧班列(成渝)已成为全国开行量最多、运输货值最高、区域合作最广泛、运输最稳定的中欧班列。

于是,基于中欧班列(成渝)的出色表现和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的快速推进,青白江的发展赢得了国家省市战略的充分赋能。目前,该区已获批拥有国家级经开区、自贸区、综保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等多张国家名片,为城市转型发展赋予了强大动能,青白江也被赋予新的国家使命——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据成都铁路口岸海关工作人员介绍,随着中欧班列(成渝)数量的增加,一个人一天查验的集装箱已从最初的两三个增加到现在60个以上,每周监管的班列已相当于2013年全年开行量。查验的货物也由最初的服装、小家电,扩展到十几个大类上万个品种,货主企业也从200多家增加到超过1.2万家。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作为全国唯一依托铁路港而设立的自贸试验区,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铁路港片区积极探索创新,敢想敢试,在全国最小的自贸“试验田”里“种”出较为丰硕的改革成果。自挂牌成立五年来,创新“中欧班列+内陆港”发展模式,全面完成115项改革试验任务,形成108项改革创新经验成果。

其中,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入选中组部改革创新案例,集拼集运模式纳入全国可复制可推广改革试点经验,运费分段结算估价改革获全国自贸区最佳实践案例。全国首创准入准营系统集成三项改革和无感申报模式,企业开办实现零费用、立等可取。先后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区、中国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环境建设标杆城区。

建圈强链:

让产业发展集链成势

2022年1月29日,随着中欧班列(成渝)X8086/5次从成都城厢站开出,全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5万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品牌工程的中欧班列,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持续保持逆势增长和安全稳定畅通运行,为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在全球产业发展大环境和国内产业政策调整以及世界疫情冲击的大背景下,2021年12月10日,成都市委提出,将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进一步增强产业生态集聚力、产业链建构力、高端要素运筹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城市整体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作为老工业区和陆港主枢纽,青白江在“建圈强链”上有着独特优势和雄厚基础。近五年来,该区成都国际铁路港、成都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成都欧洲产业城三大产业功能区先后签约引进嘉德精工等总投资1845亿元的工业项目197个,玉湖等总投资2143亿元的现代服务业项目226个,“我的田园”等总投资290亿元现代农业项目36个。全区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0亿元,连续跨过三个百亿级台阶,年均增长8.5%以上。

2021年,在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中,青白江区为长虹、TCL、吉利等300余家省市企业提供稳定的国际供应链解决方案,与15个市州共建中欧班列产业基地,年均带动全省进出口贸易700亿元以上,其中川内货值占比超过70%。而成长于青白江国企攀成钢的大宗商品全产业链服务平台——“积微物联”,可以说是青白江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企业。该企业以“达海”和“积微”双平台双品牌为核心,以技术驱动构建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和大宗物资产业链集成服务生态圈,为用户提供钢铁、钒钛、化工等大宗商品的智能仓储、高端加工、智慧物流、在线交易、供应链业务、平台技术输出、市场配套等一站式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短短几年,企业营业收入也从0.9亿元爆发式增长到近300亿元,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根基与命脉。为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青白江区将坚持“四个引领”,持续推进产业生态圈和重点产业链建设。突出平台引领,大力引进和培育全球供应链链主企业,推动外向型产业集群发展;突出龙头引领,全力实施重大项目攻坚大会战,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到青白江区发展;突出材料引领,加快建设新材料产业生产制造基地;突出创新引领,深化玉龙化工和先进金属材料研究院等研发主体与院士、高校专家团队的合作,共建创新平台、研发机构、中试基地,构建科技企业孵化基地。

依托成都国际班列,以建设现代化、智能化、平台化的国际供应链体系为抓手,聚焦国际物流、公共仓储、金融创新、代理服务、电子商务、信息集成“六大需求”,推动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供给需求精确匹配,努力以供应链服务助推产业链做大做强,以产业链需求促进供应链做长做深,打造新能源商用汽车、绿色建材、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加工、绿色低碳产业、国际贸易物流、开放农业等重点产业链,加快建设国际供应链经济核心承载区,为成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供应链枢纽城市提供实践探索。

青白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瞄准东方电气、重汽王牌等龙头企业需求引进配套企业,通过要素资源嫁接等方式支持青白江区企业与龙头企业深化战略合作,着力补前端、强中端、延后端,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到青白江区发展,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同时将培育壮大高性能纤维和先进金属材料产业生态,引入院士专家团队合作筹建碳纤维材料研究院等新材料创新平台,推动更多新材料技术成果在青白江转化,加快建设新材料产业生产制造基地,深入推进新材料创新运用,为全市构筑新型材料产业生态圈提供有力支撑。

提质增颜:

让城市环境宜居宜业

位于城市中心的凤凰湖湿地公园是拥有2000多亩樱花规模的城市公园,西部最美赏樱区。每年春天,上万株樱花树竞相绽放,组成蔚为壮观的樱花花海,行走其间,就像走进了曼妙的童话世界,每年都会吸引数十万人前来打卡。2018年,荣获央视评选的“全国十大最美探春地”排名第二的殊荣。这里还有全球最大的石斛种质资源库,收集石斛种源1097种。在这里,你不仅可以欣赏各色石斛花,还能目睹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从太空回来的石斛种子发芽的模样。

凤凰湖只是青白江在助推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一个生动案例。不仅如此,新建的蓉欧风情公园、长流河工业遗址公园、东山公园、东湖公园等纳入成都“百个公园”示范工程名单,而“大时代1956”公园的打造让这个曾经的“工业锈带”变身为“生活秀带”。让绿水青山成为城市底色的同时,青白江依托于“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国际铁路港所带来的巨大优势,主动拥抱“开放红利”,提出打造国际品质生活区,同时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颜值,着力打造“人民城市”的幸福样本。

近年来,为提升城市品质,青白江着力打造新消费场景。而亚蓉欧国家(商品)馆的建成投运,则极大满足了市民购买国际高端消费品的需求。目前,已有意大利、法国、德国、荷兰等32个场馆全面投运。在这里,可以轻松实现“在蓉城,买全球”。而青白江文体中心的建设让市民实现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高端的文体视听盛宴,这里已成功举办跑酷世界杯比赛、亚洲羽毛球精英巡回赛、“一带一路”成都国际乒乓球公开赛、国际街舞邀请赛等20余场体育赛事,以及国际顶尖舞剧《胡桃夹子》、蓉欧经典之夜国际音乐会等文艺演出。

在教育方面,成功引进成都树德中学、成实外教育有限公司等优质教育资源,四川师范大学新校区正式签约落户青白江区,规划建设“一带一路”教育产业园,成功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在医疗方面,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组建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集团,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新建青白江区中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青白江妇女儿童医院;全国首批“城企联动”普惠养老示范项目已启动建设,并成功获批残疾人康复等7个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基地);正着力打造国家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

与此同时,青白江区还围绕公园城市有机更新,启动打造“大时代1956”片区综合开发示范区,并加快零碳社区建设,大力营造小游园、微绿地、休闲绿廊等公共绿色空间,将绿色低碳的理念融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此外,青白江还统筹规划打造历史文化、餐饮美食、文化创意、国际购物、旅游休闲不同类型的20条特色商业街区,提升城市发展魅力。千年古镇城厢正慢慢揭开面纱。古镇拥有1600年建制史和1400年县制史,是一座拥有龟背制格局的古县治,可以说是“一座老成都的活沙盘”“一个穿越千年的活县治博物馆”,正在深入挖掘城厢古县治原真文化,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对外开放优势,聚焦“千年历史迭代遗存的保护与活化”“老成都原真繁华市井生活的还原与再现”“天府文化与欧陆文化的交流与交融”,高标准推进城厢天府文化古镇建设,将其打造为新丝路欧陆门户涵盖“文旅商城”四大功能的城市会客厅,与古蜀文化遗址三星堆、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共同构成成都的黄金三角旅游目的地。目前,古镇一期已正式对外开放。

两年前,俄罗斯姑娘托妮娅和家人来到青白江。两年多来,青白江的发展变化带给托妮娅的感觉是:这座城市很温暖、很舒服、很有味,这坚定了她要长期留在这里的想法。

打造宜居宜业高品质城市生活,青白江一直在行动。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成都北部中心也正在加快呈现。

本版摄影/白桂斌

2022-03-08 ——成都市青白江老工业基地的“蝶变”启示录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0856.html 1 转型发展换动能 提质增颜强产业 20,85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