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在全国政协委员张懿宸看来,数据是数字经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就要在如何更有效地挖掘数据资产价值上下功夫,使之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驱动力。
数据只有在使用加工和流通的过程中,才会产生价值。2021年,上海率先成立数据交易所,开始了数据流通和交易领域的有益尝试。但正如张懿宸所说,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仍有很多坎要迈。“首先要解决的是个人领域数据价值过度开发,而产业领域发掘不足。”他举例说:“如在涉及消费、金融等个人领域,数据价值已被充分挖掘,但在产业领域还远远不够,形成极不平衡的现象。”
此外,数据仍沉淀于单个企业和区域,各个企业、地方热衷于搭建各自的数据中台,除服务自身的管理需要外,大量数据储存在企业或区域内部,成了“沉睡数据”,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近几年,随着产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有意识集合上下游数据,这不仅可以更好为企业经营决策、行业健康发展服务,同时,也能为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但正如张懿宸所说,与此同时,也出现企业在集合上下游数据之后,却建立了“数据高墙”,对外合作共享意识不够,这也导致了数据流通不足。
为了更好地让数据流动起来,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张懿宸表示,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数据资产确权的全国性立法,同时鼓励探索科学合理的数据交易估值体系和方法,并按照市场化原则,引导社会资本继续加大对数据技术创新的投入。
在鼓励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的同时,记者发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完善数字经济治理”。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严望佳表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应与完善治理并驾齐驱,可通过科学的管理与评价推动科技治理。因此她提出,可通过建立权威数字经济指数(DEI——Digital Economy Index),引领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社会各专业机构已纷纷推出自己的数字化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来评估和平衡经济健康发展的措施成效。但严望佳发现,当前各类分散、异构的评价体系往往缺乏权威性、统一性,甚至有些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是从地方发展或商业利益驱动,不能体现评价的全局性、客观性,这对于完善数字经济治理评价体系,国家数字经济整体发展,尤其是高质量发展都不具备很强的指导意义。
因此,严望佳提出,当前亟须建立权威、科学的“数字经济指数”和全面评价指标体系。“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统筹各研究机构、智库等相关单位,统一思想、联合共创,制定出一套权威高效的数字经济指数EDI和评估方法;同时通过先行试点,逐步完善数字经济指数DEI,有序推动数字化指标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中的落地,为推进数字化健康、安全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量化的、有针对性的参考依据。”严望佳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