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灵 获奖感言▲▲▲
作为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随着履职我在不断学习提升,历练成长,也充分感受到全国政协大家庭的支持和温暖,内心充满无限感谢感恩!这次获奖定会激励我更加努力尽心尽责,在全国政协履职、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及医学研究创新本职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陈 晶
他是全国政协委员,我国口腔医学领域唯一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首都医科大学的副校长,还是近120个学生的硕博导师。作为委员,他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主动担当作为;作为校长,兼顾行政管理和教学科研的同时,他还坚持出诊,“不到一线去,怎么能深入了解病人需求?”
“无论是委员履职,还是门诊、教学和科研,每一项工作我都想做得更好。”作为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的王松灵,15年来,一直在不断总结经验,摸索本职工作和委员履职的平衡点,积极建言资政。
“讲得如何?大家听后有什么反应?”2021年3月7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科技界联组会议上,王松灵发言后问我。“您讲得很好,委员们反应热烈,会场里、电梯里,都有听到大家在谈论这一话题。”我回道。每年两会,王松灵都要提交几件相关提案。
每次两会提交的提案,王松灵都会充分调研,反复打磨。
政协委员写提案、社情民意应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与其广撒网关注各类话题,不如聚焦一个问题,发挥专长提出好建议,持续不断优化建议,直到收到回音,见到实效,王松灵如是说。
2021年5月14日,在主题为“在重点领域加快启动新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双周协商座谈会上,王松灵建议在已有基础上,将慢病防控纳入重大专项并加快推进,系统开展慢病发生发展机制和诊疗方法研究、构建新的慢病防控体系,如通过口腔健康管理预防全身慢病等。
政协委员、校长、医生……王松灵身处多任务,没有分身术,却将各项工作做到了平衡:他广泛倾听基层医生和患者声音,关注热点、痛点、难点问题,为履职尽责收集问题线索,切实解决群众诉求;他调查研究、缜密分析、深入思考为提案注入血液,提升提案的质量和分量,坚持为医学教育发声,用情服务社会。
“成功道路需要有‘三坚’,即坚持、坚守、坚定,需要有坚持不断克服困难挫折的勇气和毅力;需要坚守做人的底线,尤其是学术的底线;需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要有‘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决心和勇气。”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他勤勉扎实履职,忠诚担当尽责;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将群众的健康时刻挂在心间,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用实际行动彰显医者仁心、博施济众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