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3409件18360人,推进黑财清底,执行到位财产刑及追缴、没收违法所得405.7亿元,巩固整治‘村霸’‘沙霸’‘菜霸’等成果,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审理‘茶颜悦色’奶茶诉‘茶颜观色’不正当竞争案,对傍名牌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制裁”……
会说话,是一门艺术。在正参加全国两会的政协委员眼中,“两高”报告越来越“会说话”了。
“一串串翔实的数据和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很有说服力。”小组讨论会上,有委员这样感叹。
这的确是大家的共同感受。就在同一场讨论会上,有多位委员点赞了两份报告的书写方式。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表达方式,增加了报告的可信度,也让公众感受到了中国司法的温度。
让工作报告生动可信,是各政府部门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因为,报告不只是在汇报工作,也彰显着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提升。
这让笔者想起了全国政协委员张博讲述的另一个故事。
因工作原因,张博委员在与国内外中文教师及留学生的长期接触中发现,外国学生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发展逻辑缺乏了解,主要是因为教学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灌输式宣介现象,导致外国学生听不懂,不感兴趣,甚至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因而张博委员建议,应当以国际学生听得懂易接受的话语、真实而富有感染力的素材、多元叙述主体和对话性语态,给国际学生留有进入教材或教学的充分空间,与中国好故事有共享、有共鸣、有对话,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引导留学生们主动发现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认识中国政府的治国方略,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这一建议,得到了全国政协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回应。
张博委员讲述的故事,再一次说明了“会说话”的重要性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综合价值。这也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相呼应。但在笔者看来,会说话、会讲故事,不应该只是国家领袖或国家层面的事,也不应该只是政府部门的事,而应该是每个人、每个部门都重视且努力学习、践行的事。
因为,在人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会说话、会讲故事能够让人身心愉悦;在部门与部门交流的过程中,会说话、会讲故事能够增进更多共识;在国家与国家交流的过程中,会说话、会讲故事,能够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获得更多认同,凝聚更多合力。
期待,更多人、更多部门,都能够学会说话,学会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