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聚焦

挺起职业教育的脊梁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10日   第 16 版)

本报记者 吕巍

3月7日上午,参加两会委员通道采访活动的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胡卫在回答记者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提问时,一句“大有可为的职业教育为什么‘想说爱你不容易’?”引发不少共鸣,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失败者教育的职业教育,的确需要为自己正名。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上水平的重要基础。其按需培养、校企合作等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高等院校与市场企业脱节的问题,对高等教育体系形成有效的补充。

虽然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但由于长期以来都被等同于中职和高职专科教育,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足。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顶层设计缺乏、专本衔接不畅、生源质量差、学科建设不科学、资源投入总体不足、社会地位依然偏低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挺起职业教育的脊梁?今年两会期间,多个民主党派提交提案,围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职业教育形象建言献策。

路通了,人自来

“低人一等”是很多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评判”。民盟中央在调研中发现,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够,主要源自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的不畅通。

职业院校学生很难取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让职业教育成了“断头路”,这种体制上的不足,让上职业院校沦为学生考不上高中的“无奈之举”,影响了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同时,部分职业院校(特别是技工院校)学历的不被认可,也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公招、职称评定等方面不被部分地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认可,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也不能按照技能等级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

虽然国务院印发《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根据高等学校设置制度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人社部也在印发的《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技工院校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班毕业生分别按中专、大专、本科学历落实相关待遇”,但在很多地方,这些职业教育的政策都难以落实到位。

对此,民盟中央认为,应打通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由人社部牵头,参照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体系,构建技能人才从初级、中级、副高、正高的“四级”职称晋升体系。督促各地严格落实技能人才与技术人才在职称评审、工资待遇、干部选拔等方面的互认制度,在公开招聘、职称评定时给予技能人才平等待遇。健全技能人才全生命周期成长机制,畅通各类技能人才学历、技能提升通道,激励新时代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民进中央就尽快调整完善高中阶段“普职分流政策”提交提案。提出普职分流应从“刚性分流”转向“柔性分流”,在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比例方面不搞一刀切,有条件的省市开展高中后“普职”分流,将分流的重心上移,将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主体。

从“普职二轨分流”转向高中阶段教育多类型发展,打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转换通道也是民进中央的建议之一。认为应强化综合高中教育,在普通高中课程之外,开设职业应用类课程并制定相应课程标准、毕业要求和考试制度,为高中阶段所有学生提供学习普通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课程。在此基础上,实现中职与普通高中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籍互转、双向流动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在中职和普高之间及时调整转换。以此全面提高我国高中阶段毕业生的科学知识水平和基本职业技能素养。

产教要融合 校企要合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基本办学规律和主要发展特征。但由于历史因素,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薄、底子弱,特别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深入、不系统,致使职业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较为薄弱的一环。

民建中央在调研后认为,从政府层面来看,深化产教融合的运行机制尚需完善,主导产教融合的作用尚待充分发挥,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尚待健全;从教育系统来看,职业院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足,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材等跟不上区域产业发展形势要求、滞后行业企业实际发展;从产业系统来看,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动力不够,缺乏合作热情。

“建议加快构建保障产教融合深入开展的法律体系并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推动机制。”民建中央表示,应尽快修订职业教育法,明确行业企业举办或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义务和政策保障,界定企业办学资质、主体地位的条件,促进产教融合深入开展。同时,建立健全深化产教融合的支持政策、服务平台、保障机制,支持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统筹、指导和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此外,民建中央还建议把专业(群)、师资、培训高地建设作为推动产教融合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平台、技术等为突破,促进协同育人与技术创新的互动。

在民进中央看来,深化产教融合,需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应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将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纳入企业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报告,并将其作为评选各类示范企业的重要参考。此外,要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建立相应的注册登记、资产管理、收益分配及风险防范等制度,让参与办学企业吃下“定心丸”。

农工党中央建议国家加大财政倾斜力度,科学测算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缺口,积极协调财政部等研究提出工作举措,推动各地完善生均拨款制度,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相适应的投入机制。“建议将每年各地对‘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落实情况纳入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促进地方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

为职业教育插上“数字翅膀”

数字技术是支撑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主导技术,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器,“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需要数以亿计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具备数字化知识结构和动手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显然,职业教育领域的数字化发展还不能与之相匹配。

九三学生中央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制定系统化的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战略,职业教育领域的数字化发展呈现零散、单一的状态,职业院校数字化教育环境设施亟待更新与建设,数字教育课程大多处于“空白”状态。各类评价尚未将学生数字技术技能水平及数字素养作为考核评价的内容与标准,教师的数字教育素养也亟待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职教教师培养机构尚未将数字教育正式列入职教教师的培养方案,职教师资培训机构的职业院校教师培训计划中,数字教育只零散地出现于部分培训项目中。

九三学社提出,应尽快制订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实施方案,以职业教育数字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点,以提升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为核心,建设服务于全民技术技能终身学习的平台。包括技术技能培训在线课程平台、资格证书及“1+X”技能等级证书联合申请平台、区域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预测平台等。同时,开发教师数字素养培养培训课程及教材,将数字教育纳入全国职教师资培养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数字教育纳入全国职教师资重点培训基地的培训项目,实施职教教师数字能力提升专项培训计划。

此外,还应将数字素养作为强制性要求列入各种证书考核评价的标准之中,开展基于职业院校层面的数字教育改革,将数字课程体系建设、数字课程标准制定及数字素养考试考核评价标准制定作为各职业院校数字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及时更新职业院校毕业证书及“1+X”证书的要求,将数字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将数字素养作为强制性要求列入职业院校毕业证书及“1+X”证书考核评价的标准之中。

2022-03-10 吕巍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1181.html 1 挺起职业教育的脊梁 21,18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