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裕
黑土地是最为肥沃的土壤,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2018年以来,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均超过了20%,2021年占比进一步达到了21.15%,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研究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地土质一直呈下降趋势,土壤中的有机质已经从20世纪50年代开垦之初的3%至6%下降到了目前的2%至3%,黑土表层平均每年流失0.3至1厘米。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利文表示,导致东北黑土地土质下降的原因,首先是相关法律和政策存在缺位。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出台黑土地保护的专项法律法规,难以适应目前黑土地保护工作需要。
“同时,黑土地保护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特别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力量相对薄弱,科技推广利用率亟待提升。此外,农民保护黑土地的意识和积极性不够强。由于土壤肥沃,东北地区的黑土地长期处于过度开发利用状态。”张利文说。
张利文建议,保护好东北黑土地,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首先,要加强黑土地保护立法。建议尽快开展黑土地保护立法工作。用强有力的具体规定约束农业生产行为。其次,探索完善黑土地保护政策。黑土地保护涉及水利、农业、林草、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建议从顶层设计进行优化,明晰部门职责,加强部门间协调沟通,发挥各部门各专业优势。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很关键。”张利文建议,国家要加大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资金投入力度,探索制定黑土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社会资本投入黑土地保护利用办法,以及对使用生物农药、有机生物化肥,推行休耕、还林、还草、还湿等恢复土地质量措施的补偿奖励办法。
此外,要强化黑土地保护科技支撑。统筹土、肥、水、种及栽培、植保等生产要素,形成用地养地结合、生产生态兼顾的种植、耕作、施肥和灌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