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琦
刚刚过去的寒假,是“双减”政策落地的第一个寒假,许多培训机构都推出了一些成人化的儿童运动项目,如少儿蹦床、少儿攀岩、少儿跑酷等,受到了家长的欢迎。但天津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教授李庆雯表示,家长要从儿童的身体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儿童运动成人化,当心“抢跑”不成反伤身。
不久前的冬奥开幕式上,滑雪宝宝的视频萌翻了无数人的心,谷爱凌的成功让家长们看到另一种教育模式,“双减”政策的落地也给了家长和孩子更多的时间来实现体质教育,但是什么样的体质教育才是好的?有家长认为,“极限运动”就不错,既锻炼意志,又很“炫酷”。但极限运动之所以称“极限”,正在于其是挑战人体极限,容易受伤危险性较高,更何况是儿童?即使在其前面加上“少儿”二字,也不能改变其危险本质。儿童生长有其固有规律,过早进行此类难度较高的运动,孩子的神经募集能力、灵敏协调能力、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等仍不完善,会导致受伤等意外发生概率增加。
如果仅作为体验、游戏、爱好接触此类运动,是拓展孩子的世界,但若是追求成绩的练习,家长们应慎重考虑。体育教育不能“抢跑”,儿童运动不能“拔苗助长”,任由虚荣心作祟,觉得看起来很酷,得到的可能是练起来很伤。家长应正确对待体育教育,尊重孩子发展规律。同时,社会应警惕儿童运动成人化,减少儿童极限运动的宣传。尤其是公共舆论应更理性,充分宣传普及相关风险、运动常识等,避免民众盲从,让民众能更好地选择体育锻炼及学习,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同时,对于儿童运动馆,市场监管不能缺位。特别是攀岩、蹦床等专业运动项目,相关部门应针对此类体育教育的年龄限制、课程安排、资质问题、场地安全等设立标准细则,加强对此类机构的开班资质、教练资质等问题监管,避免违规乱开班、乱宣传现象,给儿童安全带来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