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寅峰
总说自己是长辈,但常常以风趣幽默的方式,亲和地融入青年人群体;总自嘲年龄大了,但笑声中,分明是少年般的爽朗、率真……几十年来,奔波在澳门和深圳之间,致力于为两地青年人搭建交流交往的平台,致力于推动两地经济文化的互补发展,深圳市政协常委、澳门深圳经济文化促进会会长关恩赐常常忘记自己到底属于哪一座城市,他说,自己对澳门和深圳感情都很深。“我是澳门人,也是深圳人。”
融入,情系深圳发展
关恩赐清楚地记着,上世纪70年代末,他第一次在香港罗湖隔河北望深圳时的印象——一片荒芜,什么也没有;1984年,深圳的高层建筑一幢幢拔地而起;1992年,建设中的世界之窗已经成为深圳的地标。那一年,关恩赐带着从事旅游产业的国外合作伙伴来深圳旅游、考察,看着动辄四五个车道的马路,不仅他感慨,连外国朋友都感慨不已。“他对我说,走遍世界各地,没有看到过一座荒芜之地建起的城市会建这么宽的马路,也没见过一座城市给创业的年轻人那么多机会和好政策。他问我,‘你能想到这么宽的马路上跑满汽车时的繁华景象吗?’当时我们都认定,这座城市的未来不得了。”
但即便在那时,关恩赐也没有想到,深圳会拥有今日之繁荣,“原来只想到生意人云集,商业一定发达,真的想不到,没过几年,深圳的高科技产业、文化创业产业都走在全国甚至世界前列。”他说。
这边,深圳在一日千里般发展着;那边,回归祖国后的澳门也翻天覆地般变化着。“最初,澳门不断加深与珠海、广州等地的交流,后来,澳门与深圳的互动越来越多。”关恩赐说,20年前,他也因此成为第一批澳门籍政协委员,进入了深圳市政协的大家庭。任深圳市政协常委至今,他也始终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促进两地交流交往上,创办了“澳深促进会”“深澳创意周”等品牌活动。
创会,促进两地合作
“虽然今年适逢深澳创意周五年庆典,但受疫情影响,还是要避免太多人出席。我们的筹备工作也要逐步引导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接到记者采访电话时,正在居家隔离中的关恩赐正忙着筹划澳门深圳经济文化促进会的重要项目——深澳创意周。自从他成为政协委员,以促进深澳两地合作为题目的工作,便是他的履职重点和工作内容。
“我们是深圳市政协的第一批澳门籍委员,产生于两地交流交往之初,见证了这些年日益密切的互动,也必然要为两地的协作发展、互利共赢作出贡献。”成立于2016年的澳门深圳经济文化促进会,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平台。关恩赐说,经过几年的努力,促进会为澳门深圳经贸文化交流和青年就业合作推广等做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工作。“比如深澳创意周、天下为公中华情、澳门响朵艺术节等活动,对双方文化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还是很有成效的,特别是有很多港澳青年人参与进来,许多项目的作品获奖之后,既促进了产业发展,又形成自有港澳青年创业的自主品牌;另外,我们也很自豪,成功推动了一些产业园区在深圳的建立,比如深澳国际文化科技园。”
架桥,服务青年交流
在关恩赐的履职实践中,总离不开“青年”二字。无论创办社团,还是举办活动,他总会想到,如何把更多的青年人团结起来,架起港澳青年赴内地就业创业的桥梁,为两地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以深澳创意周为例,通过举办设计大赛、高峰论坛、项目签约、国际设计展览等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在加深深澳交流的同时,也为深澳两地青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搭建了沟通的平台。他高兴地向记者分享:“在前几届深澳创意周上获奖的一位澳门青年,他的文化创意作品已经成批量生产,并同时落地于澳门大三巴附近的街区和深圳阪田深澳文化基地。年轻人需要更多的机遇、更稳定的平台,我们长辈多帮帮他们,会让他们受益终身。”
在关恩赐手里,有这样一份时间安排表:3月带一班澳门青年来深圳;4月带深圳青年去澳门;5月邀请企业代表为今年的创意周提建议;7月组织一些澳门学生赴内地实习;8-10月组织澳门青年赴新加坡开展交流活动……“计划排到了年底,希望都能克服困难落实到位。”他说。
令关恩赐欣慰的是,通过自己和同仁们的努力,推动跨界跨域力量参与深圳、澳门双城创新合作平台建设,进而携手深圳、澳门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为深澳合作开辟共赢之路;更令他欣慰的是,通过他们的努力,架起的沟通桥梁,后续将会将爱国爱澳精神、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意识等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有利于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
目前,促进会依然把推动两地年轻人的合作发展作为工作重点。“未来,希望能以深澳两地为基础,带领澳门青年融入大湾区各个城市;我们也仍致力于将澳门文化融合深圳技术,推动大湾区企业与葡语系国家的交流,走出中国。”关恩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