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春秋周刊

开天辟地的开场舞

——记大型歌舞表演《人民胜利万岁》《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24日   第 09 版)

《人民胜利万岁》在中南海政协会场演出照片

《人民胜利万岁》编导组成员:化群、戴爱莲、叶宁(前排从左至右)、王犁、胡沙、彭松、葛敏(后排从左至右)

《人民胜利万岁》在中南海政协会场演出照片

作者:朱彦 闫树军

为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华北大学三部的文艺工作者们于1949年9月26日、29日和10月2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为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的代表们献上了一场巨作——《人民胜利万岁》,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炽热激情。

10月2日下午3点,人民文工团、华北大学文工三团、青年剧院、华北大学三部等4个单位,先后在天安门广场上进行大型舞剧表演。其中,华北大学文工三团在天安门广场演出大型腰鼓舞《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把激情、把精彩、把绚烂,推向了高潮。

两部大型舞剧,凸显了文艺工作者紧跟时代的脉动,以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为主题,开启了民族歌舞的全新语境与意蕴,以红色经典,见证新中国舞蹈的起航,掀开了新中国舞蹈全新的一页。

创作《人民胜利万岁》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为庆祝大会的召开,政协筹委会在筹备会议后,就派人持专函,委托华北大学文工团,为大会创作一部新剧。演出内容和形式,要突出体现各民族各阶层的大团结,气氛要热烈欢快,以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炽热激情。

华北大学接受任务后,经过紧张而周密的策划,最终确定以《人民胜利万岁》为主题内容,以大歌舞的形式为首届“人民政协”和新中国成立献上一份大礼。

有后世的学者说,《人民胜利万岁》可称之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前身。

参加《人民胜利万岁》节目创作、演出的有近250人,集齐了当时文化艺术界的精英。华北大学文艺部主任、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担任主创,来自延安、东北解放区和华北解放区的艺术家30人组成创作组。舞蹈家戴爱莲和胡沙任总导演,王犁、化群、柯平、奇虹、杨凡、狄耕、赵郓哥、葛敏、叶宁为分场导演,演员是以老解放区华北大学文工团骨干为主。

华北大学文工团一团是以歌舞、歌剧见长的文工团;三团是在华北大学吴玉章校长亲切关怀下刚组建不久的年轻团体。当时,文工团一团于7月和其他文艺团体组成青年文工团,应邀参加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所以这次《人民胜利万岁》的排练和演出重任就落在年轻的三团身上。

刚刚组建不久的三团住在北平南城的一个四合院里。年轻演员热情很高,所以这个四合院里每天都有歌声、鼓声。特别是任务已明确已下达,全团全部投入这一大歌舞的创意、结构、舞蹈设计,选用歌曲、舞美制作以及各项后勤工作的保障都成立“专班”。在这个四合院内,所有人都在发挥聪明才智,各尽所能。周路石擅画伟人肖像,他绘制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主席画像;韩里打大鼓,李执恭、吴赓鉴、黄秉山、林野吹唢呐,牛星丽、梁雁生、王金贵打钵、打锣,21人的吹打乐队即刻组成;三团团长贾克、副团长李超和黄回亲自上阵,组建了男女演员各24人的腰鼓队。

《人民胜利万岁》是新型的秧歌腰鼓舞形式,结构严谨,段落分明,动静有序。歌舞采用了河北战鼓舞、东北秧歌舞、民间花鼓舞、进军舞、陕北腰鼓舞、陕北走花灯舞、民间小唱等形式,以及蒙古、回、藏、彝、高山族等少数民族的舞蹈作基础,使整个歌舞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派。因歌舞表演要展示出延安革命文艺的新风,要塑造解放区青年农民的健美形象,所以在人物造型和演员的服装上进行了精细的设计:女演员穿镶黄边的红上衣,黄裤子,腰系绿绸带,头上系着蓝色印花包头,妩媚大方;男演员穿淡赭色紫花布衣裤,紧扎裤腿,腰系红绸带,头扎紫花布头巾,神采奕奕。每人腰间斜挎一精致的红色腰鼓,男演员胸前还戴一朵大红花,突出了喜庆氛围。

在导演组排练时,对原有的地方舞剧,根据时代的需求进行了大胆的改进,去掉了一些消极因素。如将东北秧歌中原有的调情气氛改成欢快的健美的舞姿。走花灯中的古装则改为现代农村儿童装。在花鼓舞中,加上了一个“老头”的形象,从而使其更具思想性,赋予旧歌舞以新的生命。在戴爱莲的独舞上,为了突出工人把大家团结起来,号召大家挣断锁链,表示胜利欢快,导演组决定采用一些西洋舞蹈的表现手法。这一手法,恰到好处地将西洋舞与秧歌舞入丝入扣地完美结合,让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中更容易为观者所接受。

为首届“人民政协”代表首演

1949年9月26日,经过精心排练的《人民胜利万岁》在中南海怀仁堂为首届“人民政协”代表进行首演。

《人民胜利万岁》歌舞的基本情调是祝贺,表现人民胜利者的愉快欢欣。整个舞剧十个段落用热烈与欢快的主线贯穿整部作品。以激越昂扬《战鼓》开场,充分显示人民政协民主协商、携手建国的磅礴气势,摄人心魄,表达了浓烈的民族特色。这是从河北特别请来的民间艺人王毅同志排练的,是男子群舞,三人击鼓,三人打镲,演员有徐元国、董九如等。第二个段落是根据东北秧歌改编的《歌舞序曲》。第三个段落《花鼓舞》,取自陕北和安徽民间花鼓的形式。张玮、李坚扮演男女青年农民和彭松扮演的一位老者,带领四个儿童有四段唱词,内容是旧社会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如今解放了,可以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欢快的旋律展现出人民获得解放的喜悦。第四个段落是由四位少女身穿花衣花裤,走秧歌步上场的《献花舞》,演员柯平、化群二人手拿花束刚一上场就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当柯平手捧花束唱到“献给领袖毛主席”时,随即向台下一鞠躬,众和:“这一朵花儿献给他,献给他,青枝绿叶、大红花,大红花,大红花。”

9月29日,在怀仁堂进行第二场演出时,剧中的台词适时地按照大会通过的决议进行了更改:北平改称北京。演出剧情中,开始出现五星红旗。

10月2日晚上,《人民胜利万岁》第三次在怀仁堂演出时,毛主席就坐在台下。节目中,在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献花时,演员手捧鲜花下场,走近伟人。全场立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在掌声中,演员手捧花束唱道:“献给毛主席”“献给总司令”,众和:“这一朵花儿献给毛主席,献给总司令!”

这场景,没有特技、没有矫饰,只有凝聚着的全国人民的祝福和心声。

随后《进军舞》上场,演员狄耕从平台上一跃而下,独舞后,又与6位解放军战士共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形象。

在表演《四姐妹夸夫》段落时,由柯平、张玮、奇虹等扮演四姐妹。蓝田、力新扮演父母,四姐妹夸奖工农兵的丈夫,这是一种小型秧歌剧的形式。

在《腰鼓》这一段落,表演者有尹广心、孟昭恩等,他们将来自陕北安塞的腰鼓打得气势恢宏。大开大合中,把黄土高原的博大与热烈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心潮澎湃。此时,节目将要展现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曾多次赴民族地区采风,并在重庆成功地举办过“边疆舞蹈晚会”的戴爱莲,将维吾尔族舞、蒙古族舞和苗族舞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各民族舞蹈的乐曲,都是由音乐家李群创作的。蒙古族舞由李澄、孟庆林、陈卫业和董锡玖扮演蒙古族儿女,女演员穿靴戴帽黄袍,男演员穿紫袍,当演员从“草原”骑马疾驰来到“北京”时,观众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张玮、叶宁同志表演的《新疆舞》,表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对祖国的祝福。《彝族舞》由贾肇巽、张奇、王世琦、陆文公式四位扮演彝族青年,他们身穿紫色衣裤,外披白色斗篷,头上戴有天菩萨……张慧贤和唐振扮演苗族少女。高山族的节目由隆萌培、许淑媖、董九如等人出演,他们边舞边歌。此时工农兵学商一起上场,表现全中国人民的大团结,这也是“尾声”。

由刘行作曲的《在毛泽东的旗帜下我们胜利向前进》的乐声响起,这一悠扬的曲调,似一个“号令”,全体参演人员排成整齐的队伍,迈着雄伟的步伐,引吭高唱。嘹亮的歌声响彻中南海……

怀仁堂的剧场是由原来的四合院改装的。舞台在院子的南头,后台很小,全体演员要在怀仁堂的西院集合,在后院换服装。西院后面是领导的休息厅。演出后,当舞蹈演员们整队去后院时,毛泽东主席走了过来,他向着还没有卸妆的演员们一边挥手,一边用浓重的湖南口音说:“演得好,你们演得好啊!”所有演员迅速围拢过来,大家都兴奋到了极点。

《人民胜利万岁》是为首届“人民政协”、新中国开国庆典献上的一首伟大战歌。演出的成功,不仅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一致肯定,也为新中国在新时期的文艺道路上做出了伟大创举。正如有的研究者称其为“不只是一部单纯的艺术作品,更是一部涉及到复杂的历史语境中构建当代中国早期国家形象,也是涉及到新的国家意识形态的感性魅力”。

的确,新中国的舞蹈由它开篇,而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35周年、60周年、70周年创作了《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复兴之路》《奋斗吧中华儿女》。这些史诗般的大型音乐舞蹈作品,都是以史为线,结构宏阔;体量巨大,参与者众;音乐舞蹈,支撑主体;舞美精心,场面壮观;组织复杂,动员力强而带来令人震撼的视觉冲击,成为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壮观景象。

《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演

1949年10月2日下午3点,人民文工团、华北大学文工三团、青年剧院、华北大学三部等4个单位先后在天安门广场上进行表演。华北大学文工三团在天安门广场演出的是《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此剧开创了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安门广场上表演歌舞剧的先例,而此剧也把开国庆典的喜庆气氛推向了高潮,推向了极致。

《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万民欢腾”“红星照耀”“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众志成城”“毛主席指引航向”等段落。

在“万民欢腾”表演时,红旗挥舞、锣鼓齐鸣,在锣鼓声中全体演员如潮水般地涌来,“嘿!嘿!嘿!”呼喊声震天撼地,以这强大阵势表现出了万民欢腾庆祝新中国诞生的心情,又象征着人民力量的不可阻挡、一定要解放全中国的坚定信念与豪情壮志,然后转入歌舞表演。

在“红星照耀”表演中,全体演员分为5组,在一人率领下变换队形逐渐下蹲,形成静态的五角星画面图案,各组演员每人用一手搭在前人肩上,面向各角的前端,以红五星象征中国共产党的光辉照耀四方。接着又变换为女演员在内圈、男演员在外圈的图案队形进行歌舞表演,圆圈中心的舞者舞起长长的红绸,寓意将红旗插遍全中国。红绸在舞者手中犹如红云轻拂蓝天,又像游龙在碧空飞舞。把长绸用于舞蹈表演,当数华北大学文工团三团首创,同时也开创了在室外大空场地表演红绸的先例。

“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段舞蹈是以大型图案与歌词并联体现的。表演以红旗为中心,红旗迎风飘扬,打击乐的乐队队员围靠在红旗的外面,其他演员形成大的圆圈,男女二人为一组,边击鼓、边唱道:“红旗飘哗啦啦地响,全中国的人民喜洋洋”“艰苦奋斗一百年,人民的希望实现在今天”“感谢共产党和解放军,工农联合起,胜利有原因”“帝国主义要滚出,革命进行要彻底”等歌词,然后全场欢腾鼓舞逐渐进入表演高潮。当年的影像记录了这一场景。现在看,这一抓拍画面虽不是很清晰,但正是这非专业摄影的人拍下的画面,更加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原景原貌。

“众志成城”表演还是以红旗为中心,打击乐队员忽地驮起4名舞蹈演员,演员的手上各持一幅用红绸制成的横幅标语,分别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等字样,其他男演员围在四周,女演员在最外面,面向红旗,同时敲奏起激越的“快三槌”鼓点。紧接着在四面横幅前,又出现了由3名演员用红绸形成的立体五角星,这时全体女演员连接成一个大的圆圈,高举红绸围着红旗、红星跑圆场,然后“卧鱼”下蹲,形成以红旗为中心、由高到低层次分明的放射状图案,把表演推向高潮。这一舞蹈语言,充分表达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把人民革命战争进行到底、同心协力建设新中国的共同意愿。

“毛主席指引航向”这一段落,由全体表演人员形成四只航船队形,在红旗的引导下随着歌声起舞,表现全中国人民在毛主席的指引下奋勇前进的意境……

在演出前,华北大学文工团三团,就在墨绿色半圆形的幕布上,挂上红星,又在红星中央嵌进毛主席像,这一独特的背景广为人们注目。由于背景的与众不同,所以在演员一进入天安门广场时,就引爆了观演群众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

《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毛主席像为中心进行的。当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大横幅高举在毛主席像上面时,整个布景异彩纷呈:毛主席像、两旁的红旗、蓝天下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雄伟的天安门以及两旁的古建筑,共同形成了壮丽的天然舞台,给表演增添了深邃的意境。演员们从毛主席巨幅画像两侧飞快进场,按“万民欢腾”“红星照耀”“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众志成城”“毛主席指引航向”等桥段,层层推进,以保证段段都有高潮,并将高潮进行汇集,最终推向极致。

第二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对庆祝大会的演出盛况作了集中报道。《光明日报》在以《擂打着胜利战鼓,鼓舞新中国前进》为题的报道中,描述了华大文工三团演出《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细节;《人民日报》不仅作了描述,而且还刊发了演出实况的图片。

为首届“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诞生精心打造的两台大型歌舞剧,成为开国大典的开场舞,成为永恒的红色经典。

(本文作者朱彦为西北政法大学教授、民盟委员,闫树军为北京古都学会影像专委会副主任)

2022-03-24 朱彦 闫树军 ——记大型歌舞表演《人民胜利万岁》《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2011.html 1 开天辟地的开场舞 22,01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