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艳红
“借助冬奥会对冰雪运动的催化作用,大力发展冰雪产业尤其是冰雪装备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对于培育东北振兴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哈尔滨市政协常委、民盟哈尔滨市委会主委孙凤玲说。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国民对冰雪运动的热情日益高涨,冬奥会的火热带动了“三亿人上冰雪”的热情,冰雪产业迎来了发展黄金期,特别是冰雪制造产业将面临实现跨越的历史机遇。《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国制造2025》等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为冰雪装备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东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然而在“冷资源”如何变“热经济”方面还存在诸多短板。
冰雪装备依赖进口
制约中国冰雪运动普及
“目前国内冰雪装备产业很多领域还处在空白状态,产业链尚不健全,国内冰场器材大多依靠国外品牌,特别是高档产品,包括国家队在内的专业团队和大部分冰雪运动发烧友也依靠进口器材。”孙凤玲表示,国外产品对我国冰雪产业冲击较大,挤占了我国较大的市场份额。如利润率最高的滑雪板、滑雪鞋,以及滑雪手杖的市场,大部分被国外品牌占领;国外冰雪装备从主要瞄准我国高端市场逐渐向中低端市场转移,占据了国内的大部分市场份额;由于过分依赖进口,导致冰雪运动场馆运营成本偏高,冰雪运动消费群体小众,成本分担机制欠缺等,制约了中国冰雪运动大众化进程。
“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这对我国企业非常不利。东北地区工业基础虽相对较好,但是没有掌握冰雪装备核心制造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不足,没有形成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只进行单一的产品生产。”孙凤玲很是担忧,我国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低端方面,难以达到高端消费的需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生产能力不足,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冰雪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造成许多关键技术严重依赖于进口,产品老旧,创新性和功能性都与国外品牌存在一定的差距。以滑雪场为例,2020年中国实际对外营业的滑雪场达到715家,比2015年的568家增长了25.88%,但能达到欧美滑雪场建设标准的不足40家。
“缺少龙头企业,品牌影响力较低,这个问题也得重视。目前,冰雪装备器材的国际著名品牌多集中于美国、法国、瑞士、意大利、芬兰、日本等国家,例如法国的Quicksilver、美国的K2、日本的ESTIVO、DESCENTE等企业的产品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我国冰雪装备制造业却缺少龙头企业和名号‘响当当’的品牌。”孙凤玲以冰雪资源丰富的黑龙江省为例,虽然有成立60余年的齐齐哈尔黑龙冰刀,哈尔滨乾卯雪龙体育、哈尔滨鸿基索道、牡丹江雪城机械、七台河飞龙滑雪板等一批冰雪装备企业相继发展起来了,但是影响力还十分有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和文化氛围,导致冰雪装备制造业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
另外,专业人才短缺,缺乏竞争软实力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孙凤玲表示,人才要素是产业竞争的软实力,但在冰雪装备制造方面,我国人才缺口较大,尤其是创新型人才更是缺乏。一方面,我国对冰雪教育的文化缺失,甚至在具有得天独厚冰雪资源的地区,部分小学、初中和高中根本没有开展冰雪运动方面的课,对学生来说,没有从小培养兴趣爱好,人才储备匮乏。另一方面,专业人才培养困难,例如一个负责整理雪道的压雪车驾驶员,至少要花四五年时间才能熟练操作,因此很多人不愿参与。再者,科研力量不足,许多人对体育存在误解,不想选择体育作为专业,更别说潜下心来搞科研,由于管理和投入方面的不足,导致科研人才越来越稀缺。
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
培养消费群体和人才储备
鉴于以上问题,孙凤玲建议,加强宣传推广普及,进行人才和消费群体储备。
政府可组织、策划各种冰雪体育文化活动,扩大冰雪运动影响力,使其逐步向大众休闲体育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冰雪运动习惯和消费观念,扩大并形成稳固的冰雪消费市场。教育部门应大力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培养学生的冰雪运动技能和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形成具有冰雪运动习惯和喜欢冰雪的后备军,从而形成未来冰雪装备市场稳定、忠实的消费者群体和重要的人才储备。当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政府应当积极指导和支持冰雪运动产业与VR交互等科技产业相结合,打造家庭式冰雪运动的相关产品,减少疫情对冰雪运动普及的冲击。
资金方面,孙凤玲建议设立冰雪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研究出台优惠政策,通过资助、贴息、政府采购、奖励等形式加大对冰雪装备产业项目的政府扶持与引导。推广和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冰雪装备产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冰雪装备产业创新创业基金,扶持中小型科技企业投身冰雪装备研发;加大对冰雪装备研制、生产与经销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进行国外市场开拓,培育一批冰雪装备产品项目的龙头企业,扶持行业领军者,逐渐形成品牌效应;借助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头作用,逐渐做大做强我国冰雪装备产业壮大民族品牌。
技术方面应积极与发达国家知名品牌制造商进行合作,促进技术与信息交流,加速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规模;鼓励和支持冰雪装备制造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成功经验、良好服务和科研成果,形成稳定合作供需关系,提升资源运作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市场占有率。
人才培养必须尽快跟上世界步伐。孙凤玲认为,可利用我国高校人才智力资源优势,建立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培育并建立研发机构或中心,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和科研人才,形成技术合作战略联盟,攻克、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核心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上档次、上品位、上规模,联手打造冰雪装备国际一线品牌;针对冰雪产业科技创新制定专项激励政策,支持顶级研究机构的创新研发立项,并与冰雪品牌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优势互补;鼓励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合资合作、技术引进等方式获取品牌、技术、人才等核心资源,加快提升我国及重点城市冰雪运动装备的国际竞争力。
冰雪装备方面,孙凤玲表示,可组建由冰雪装备制造企业、用户单位、社会团体等组成的冰雪装备产业联盟,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打造冰雪装备产需对接平台,实现精准化服务;定期举办冰雪装备产业高峰论坛和冰雪装备展览,协调各方资源,打造自主品牌,减少同类竞争,做大产业市场,帮助处于培育期的企业度过初期阶段;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形成制造企业、经销商、终端用户各环节紧密联系的冰雪装备产业链,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