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化周刊

铸牢现代民族音乐的理论基础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28日   第 09 版)

席强

阅读提示:

在构建新型民族音乐表演体制时,现代民族音乐需要有一个坚实的传统音乐理论方法和体系支撑,以此来推进或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音乐建设。

现代民族音乐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现代民族音乐的各个门类及其表现形式。面对新的时代,现代民族音乐在发展方式上、艺术表现形式上需要有一个更加坚实的传统文化作为建设发展基础,因为,当我们具备了现代音乐发展的一切技术条件时,现代民族音乐的形式和内容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文化方向,特别是在构建新型民族音乐表演体制时,现代民族音乐需要有一个坚实的传统音乐理论方法和体系支撑,以此来推进或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音乐建设。

由于现代民族音乐理论及其原理、舞台艺术创作和表演,均是在西方音乐表演体系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现代民族音乐与传统音乐在形式和内容上是分属两个体系的音乐艺术,如何将现代民族音乐与传统音乐进行融合创新发展,这是关系到现代民族音乐如何走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的建设课题。例如,现代民族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是依据西方现代音乐教育体系而建立,现代民族音乐的从业者需要根据传统音乐的教育基础和方法为建设目标,使现代民族音乐在创作与表演上拥有更加鲜明的传统音乐内涵,或依靠丰厚的传统音乐资源作为建设基础,诸如一个优秀的从业者虽然掌握了一切现代音乐技术,但是,在充分体现传统音乐形态风貌时,其一流的技术未必能完美地深刻体现优秀传统音乐内涵,即,从业者缺乏优秀传统音乐的技术支撑,出现只有其技、只闻其音,而少有其声、缺乏其韵的现状,从而形成现代民族音乐与传统音乐在形式与内容上的文化断层现象。

为了深入推进现代民族音乐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现代民族音乐的教育、创作、表演应该建立起符合中国特色的音乐价值体系和理念方法,特别是专业音乐院校、民族音乐表演团体,在传统音乐教育方法上、在民族音乐表现内容上要有率先垂范的示范性和导向性作用,在学术教育思想上、作品表演理念上要有鲜明的民族音乐代表性。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其发展方向不明确、发展路径不清晰,民族音乐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作品的创作与表现将会出现内容与风格的分化、弱化现象,现代民族音乐不能解决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这使得现代民族音乐的发展方向出现偏差,音乐创新发展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出现虚幻现实,所以,我认为,应该将优秀传统音乐全方位融入现代国民音乐基础教育、高等音乐教育、民族音乐创作与表演的艺术舞台中,以此来构建现代民族音乐的教育和表演体系。

现代民族音乐应该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将传统音乐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注入民族音乐发展规划中去。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要将传统音乐的基础教育作为专业必修课,并作为专业知识进行学科教学实施。以此来构建具有中国底蕴、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音乐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要建立适合现代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新型民族音乐教育体制,特别是符合现代民族音乐创作与表演的音乐表演风格体系,以文化人、以文促育地转化现代民族音乐发展模式。民族音乐表演团体要以继承优秀传统音乐的历史责任为己任,在创作与实践中着力探索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继承课题。

民族音乐表演团体以继承优秀传统音乐为先导,通过舞台艺术实践,强化从业人员的传统音乐知识体系结构,牢固树立创作与表演的民族精神,用符合当代文化审美需求的意识,培养出具有民族文化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音乐人才,将扎实的理论、精湛的技术、运用于现代民族音乐理论与技术中,以此来讲好现代民族音乐的中国文化表达。

继承优秀传统音乐作为新时期民族文化复兴大业的基础工作,要将这些内容放置在政府机构、教育机构、艺术表演团体的施政纲领中具体实施。要建立问责机制,与政绩工程相联系进行考核推进,并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发展关系。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要建立传统音乐专业学科系统化教育的督导机制,特别是专业院校的传统音乐体系建立,这是保证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基础。要坚定现代民族音乐的文化自信意识,坚守民族音乐的独立身份,坚持在作品中反映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及审美标准,创作出富有时代精神,民族气魄的优秀作品,现代民族音乐才能走出一条自立于世界民族音乐之林的文化发展道路。

现代民族音乐进入新时代后,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应该多措并举,作品拥有鲜明的民族代表性对今后文艺发展方向至关重要,可以说,培育基础、铸魂扬韵,通过历史的融合发展、兼容并包的创新精神,使现代民族音乐历久弥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对未来的民族音乐发展将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力。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乐团原团长)

2022-03-28 席强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2195.html 1 铸牢现代民族音乐的理论基础 22,19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