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委员故事特辑

每临海浪惊涛 如闻先生教诲

——追忆文圣常院士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29日   第 08 版)

文圣常(1921—202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著名物理海洋学家、教育家,我国海浪研究和物理海洋学的开拓者之一。文圣常在海浪频谱、海浪方向谱、海浪预报方法研究和海浪数值模式研究等领域成果丰硕。他提出了“普遍风浪谱及其应用”论断。他提出的海浪计算方法被列入原交通部《港口工程技术规范》,为推动我国物理海洋科学事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文圣常九三学社入社申请书 资料照片

▲文圣常九三学社社员登记表 资料照片

▲文圣常(左二)在出海作业现场指导学生 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陈小艳 通讯员 姜玉兰

编者按:

著名物理海洋学家、我国海浪研究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楷模、第四至五届山东省政协常委、原山东海洋学院院长、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文圣常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3月20日15时37分在青岛逝世,享年101岁。

讣告发布后,多位政协委员、科学家纷纷撰文悼念。本版专门推出一期报道,从中摘选部分,以此缅怀这位物理海洋学家。

“文爷爷一生清俭、淡泊名利。我总能回想起他伏案写作的背影,还有他对我的教导。他说,研究牙科和研究海浪一样,都要勇往直前,精益求精。”惊闻文圣常院士逝世的消息,青岛市立医院医生刘砚祖在朋友圈悲伤地留言,“从今以后,每临海浪惊涛,如闻先生教诲!”

文先生是海浪研究的开拓者。

1921年11月1日,文圣常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一个普通的小职员家庭,儿时生活动荡,求学于战乱之年,先后就读于河南潢川初级中学、湖北宜昌中学高中部和湖北联合中学恩施高中分校、武汉大学机械系。

1946年,文圣常赴美国航空机械学校短期进修。当轮船离开码头后,他在甲板上感受到万吨大船像玩具一样被海浪在水面上抛掷,他被大海潜藏的巨大能量深深吸引,萌生了一个大胆而冒险的念头:“我要对海浪能量利用问题进行探索!”从此,他和海洋有了不解之缘。在美期间,他查阅了大量关于海浪的文献资料,详细了解前人做过的种种利用海浪动力的尝试。

1947年,文圣常回国后在重庆工业专科学校任职,工作之余,千方百计抽时间分析资料、制定试验方案,成功设计出一种利用海浪的简单动力模型,抓住任何机会做试验。因实验模型外形奇特,有时甚至被警卫人员盘查,每一次试验如同一次探险,但这些困难都没能阻止他,嘉陵江畔、北戴河海边、青岛汇泉湾留下了他一次次执着的身影,这是我国学者最早进行海浪能量利用的试验。

1953年,文圣常发表的《利用海洋动力的一个建议》,成为我国学者最早探讨海浪能量利用的学术文章。同年,在海洋学家赫崇本的帮助下,文圣常来到山东大学海洋学系工作,他全心投入海浪研究,几十余载,反复求索,在海浪频谱、海浪方向谱、海浪预报方法研究和海浪数值模式研究等领域硕果累累。他导出了随风时和风区成长的“普遍风浪谱”,被誉为“文氏风浪谱”;撰写的《海浪原理》和《海浪理论与计算原理》成为指导国内外海浪理论研究的重要专著,赢得了“世界五大海浪专著,中国有其二”的美誉。他开创了我国海浪数值预报模式研究,提出的新型混合型海浪数值模式投入业务化应用。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终身奉献海洋”纪念奖章……文圣常功勋卓著、荣誉等身。

文先生是严谨治学的教育家。

文圣常不仅是著名的物理海洋学家,同时也是海洋教育家,他投身海洋科教事业60余年,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海洋科研人才。我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位海洋学博士孙孚教授,卡尔·古斯塔夫·罗斯贝奖章获得者、世界著名气象学家王斌教授等皆出自他门下。他潜心治学,著书立说,为中国的海洋教育事业编著了《海浪学》《液体波动原理》《图解与近似计算》《海洋近岸工程》等大量教材,在我国最早开设了高水平的海浪理论课程,填补了我国海洋学高等教育中一门主要课程的空白。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山东海洋学院物理海洋学成为我国首批博士点、硕士点之一,文圣常当选博士生导师。他言传身教,诲人不倦,时时处处注意帮助学生在科研实践中树立科学的态度。他的授课方式独具匠心,经常请“学生教老师”,“逼迫”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他对每一名学生都严格要求,达到了精益求精的地步,他亲力亲为,精心修改每一篇论文;甚至在面试环节,除了对学生的问题解答进行点评外,还耐心地纠正学生的英文发音。他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当学生科研遇到困扰时,他总是耐心嘱咐,“不要迷信权威,不要迷信外国,要用观测数据说话,不断提高预测精准度”。

矢志不渝,默默躬耕,“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文圣常的真实写照。即使退居二线不再直接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他也每天伏案工作10余个小时,只有春节期间休息几天。“退二线后文老负责《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英文版)》的主编工作,即便已是耄耋老人,也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学习和提升英语水平,甚至做起研究生的英文试卷。每天兢兢业业,潜心伏案修改稿件,小到一个标点、一个单词都反复推敲。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2012年学报英文版进入了SCI。”中国海洋大学老师郭铖表示,“你无法想象一位近百岁老人倚在病榻上逐字逐句修改稿子的场景,每遇不同研究领域专家投稿他还会亲笔写信征求意见,信尾总是谦虚地表示,如果改得不对请改回来。”他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精神、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给了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正如2014年文圣常获得中国网·中国教育家年会“烛光奖”后,他的学生管长龙接受采访时说:一名好的老师就要传授知识,真正的知识是有启发意义的,所以老师可谓“业师”。老师不仅传授了知识,而且使学生进步到事业的高度,可为“经师”。老师还能引导教育学生怎么做人,这就是“人师”。文圣常先生身上体现出了“业师、经师、人师”的统一。

文先生是“不给大家添麻烦”的九三学社人。

尽管在海浪理论研究上具有很深的造诣,在物理海洋学界具有很高的威望,然而文圣常始终认为自己的工作微不足道,甚至为“自己年事已高,不能为学校作贡献了,感到不安”,他的口头禅是“不给大家添麻烦”。

在九三学社社员、时任海洋系系主任赫崇本教授的带动和影响下,文圣常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从此“爱国、民主、科学”精神成为他人生追求和信仰。他生活极其简朴,已是院士的他,总是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夹克衫,拿着一只似乎已成为他的标志的手提袋,穿梭于校园中。他公私分明光明磊落,每每老家来人,都是自己掏钱请客人吃饭;身边人评职称,他刻意回避不担任评委;年龄大了听力下降,学校多次提出给他配备秘书,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文圣常淡泊名利,情系教育。2000年,他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把20万港元的奖金一半捐给自己的家乡学校,另一半则捐给海大,设立“文苑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2006年、2009年、2018年、2021年,文圣常又先后4次从自己的工资或所获得的奖励金中拿出70万元补充到“文苑奖学金”中。2011年,他与自己的学生们举行了一场师生座谈会,他说:“许多人问我取得成功的经验有哪些,我并无什么经验可谈,唯独信仰爱国主义和追求科学精神,牢牢树立健康正确的价值观。爱国主义和追求科学精神以及健康正确的价值观,是我毕生献身于祖国海洋事业的力量源泉,这也是我想给同学们说的心里话!”

2014年,中国海洋大学建校90周年,文圣常为了“不给大家添麻烦”没有出席校庆,但是他时刻关心关注学校发展,特别撰写了寄语勉励师生奋发图强科研报国,“鱼浮崂山学脉延,师严生勤奋致远,九十年阔搏击勇,更爱海深洋无边。”

浩瀚的大海,时而汹涌澎湃,时而风平浪静,永不停息的海浪声,如同文圣常院士身上折射出的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源远流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潜心科研,耕海踏浪,奋力谱写为祖国向海图强的华章。

2022-03-29 陈小艳 ——追忆文圣常院士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2251.html 1 每临海浪惊涛 如闻先生教诲 22,25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