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教育在线

将科学教育纳入课后服务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30日   第 09 版)

张雪

当前,各级各类科学教育正在蓬勃发展,科学教育活动场馆纷纷投入使用,校内外各种科学教育活动频繁开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科技发展前沿、了解科技社会、提升科技素养。同时,校内外科学教育深度结合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各自为政、形式大于实质的问题依旧存在。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建立和完善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

要把校外科学教育列入学校课程计划和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双减”政策背景下,要求各级中小学校更加重视利用科普资源有效支持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可以探索将校外科学教育活动列入学校课程计划,规定具体学时,并把学生参加校外科学教育活动纳入学生综合评价的内容,将每学期的成绩登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手册》。将青少年科学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内容,鼓励中小学在课后时间开设校内科技系列课程,利用校外科技资源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将学校开展各级各类课外、校外活动情况作为评选中小学科技示范校的重要评价指标。由此,可以从评价体系和政策导向上,进一步促进实现校内外科学教育的深度融合和有机衔接。

要设计开发与学校教育教学相结合的课程和活动项目。根据不同校外教育资源的特点和教育教学需求,研究开发适合于不同学段学生的课程资源,逐步形成以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为基本特征,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紧密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研究型学习课程,并以此为基础,架构出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涉及多门学科、多项主题教育活动的课程目录,供学校设计多样的活动方案选用,有的放矢地推动校内外科学教育有机结合,使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要促进线上、线下科学教育资源的有机融合、共建共享。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科学教育和科普活动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学校科学教育和校外科普活动有效衔接。完善线上线下科学教育空间和资源的融合,最大限度地拓展校外科学教育空间。大力探索校外科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推动校外科学教育理念、模式和技术手段创新,提供更加多样化、智能化、终身化的现代校外科学教育服务,实现更大范围的校外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建立完善以实体科技馆为龙头和基础,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虚拟现实科技馆、数字科技馆为拓展和延伸,辐射基层科普设施的现代科技馆体系,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提供更多的渠道,推动优质科学教育信息和活动资源在校园特别是农村地区校园的普惠共享,应用落地。

要建立完善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管理的体制机制。建立校内外教育的有效衔接机制,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有效指导和管理服务。因为它涉及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涉及学习评价的使用以及安全保障等政策方面的问题,是学校和校外资源单位个体难以解决的。要建立政府统筹领导,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的管理体制。

因此,学校教育和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单位主管部门都应积极整合科学教育资源工作,把校外教育活动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实现学生校外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同时要根据活动场所设施和学校需求,召集校外教育资源单位和学校共同研究确定校外活动的内容、方式、时间、考核标准等。要完善校外活动场所面向广大青少年提供公共服务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公益性评估标准,作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规范行为、享受财政支持的依据,保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公益性。还要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参加校外活动的安全问题,严格落实相关安全防范制度和措施。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

2022-03-30 张雪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2337.html 1 将科学教育纳入课后服务 22,33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