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营周刊

“新型储能”让“源随荷动”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4月01日   第 06 版)

本报记者 王金晶

近日,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该方案指出: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该方案要求:加快多元化技术示范应用,推进不同场景及区域试点示范,发展壮大新型储能产业;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合理疏导新型储能成本,拓展新型储能商业模式。

能源变革关系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3月下旬,《“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接连出台,其中“新型储能”成为文件中的热词,也成为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企业家们关注的焦点。

新型储能为绿电助力

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风电、光伏行业发电不稳定、间歇性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储能设备的调峰、调频能力来解决。据专家介绍,储能指的是将电能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手段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将能量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类似于一个大型“充电宝”。当前储能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储能,一类是化学储能。物理储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蓄冷蓄热和飞轮储能等,化学储能主要包括锂电池、铅酸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以及超级电容等。新型储能项目是除抽水蓄能外的储能项目。

以辽宁为例,辽宁省提出了2025年风电、光伏装机合计达到3700万千瓦的新能源跨越式发展新目标,较2020年增长168%;“十四五”新增装机2300万千瓦,是“十三五”新增装机的3.2倍。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工商联主席赵延庆认为,“新能源大规模接入使既有常规电源和抽蓄调节能力消耗殆尽,‘源随荷动’的平衡模式难以为继,系统平衡调节能力亟待提升。”

对此,赵延庆建议,要系统考虑电源侧、用户侧和电网侧的协同运转。推动完善新型储能、制氢储能及氢能发电电价疏导机制,鼓励风光场站装设储能装置,提升调节能力和涉网特性,促进新型储能产业科学发展。“加快构建‘源网荷储’互动的新型电力系统。”

又如,青海省绿电资源储备丰富,绿电外送前景广阔。面对青海在清洁能源发展中存在开发与资源储量不匹配、绿电消纳问题突出、电源结构有待优化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同德建议,支持青海第二条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设,支持青海省建设先进储能技术国家级创新平台,将青海省列为国家储能先行示范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特邀副理事长陈进行则表示,要统筹推进新能源配套储能电站和独立储能电站开发建设。他建议,由产业头部企业牵头,在新型电力系统、绿氢产业、储能产业等领域,加快组建一批创新联盟,集中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推动低碳、节能、环保、智能化等领域产生引领现代能源产业发展的颠覆性原创成果,加速推动重大成果商业化、产业化实施步伐。

氢储能及应用或成产业热点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应用可再生能源制氢是主要发展方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清洁能源制氢及氢能储运技术取得较大进展,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而在这方面,一些产业龙头早已开始试水。

鸿达兴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国内较早开展液氢生产和储运联动业务的公司之一,而今企业已完成“制氢、储氢、储能、运氢及用氢全产业链”的布局。据鸿达兴业董事长周奕丰介绍,企业结合自身雄厚的氯碱技术能力和丰富的副产氢气产能,大力发展氢能产业,致力于氢气制备、氢气加注、氢气储运、加氢站、移动加氢站、氢能装备研究等的技术研究,目前正在研发高压储氢瓶、固态储氢瓶、液氢储罐等产品。

储运氢技术是行业发展难题,相较于高压储运,液氢储运具有运输成本低、运输距离长的优势,更适合大规模部署。近年来,鸿达兴业不仅投资兴建了民用液氢工厂,还与科研机构联手研发低成本高性能的稀土储氢材料。“相较其他储氢方式,稀土固态储氢体积比容量大、成本低、安全又方便,应用在燃料电池汽车上优点十分明显。”周奕丰说。

与此同时,记者从海马汽车了解到,海马汽车也正深耕氢燃料电池汽车这一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路线,积极开展从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高压加氢,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制造以及商业化运营的全产业链布局。

早在2020年,海马汽车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70MPa氢燃料电池MPV首次亮相。这台汽车搭载全球领先的高功率电堆和高压储氢罐,一次加满氢气仅需3-5分钟,续航里程可达800km。而今,海马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氢燃料电池汽车将于年内亮相并开展模拟示范运营。

海马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海马汽车正规划在厂区内自建光伏发电项目,站内水电解制氢所需电力未来将来自于厂内的5兆瓦级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站,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通过“绿电”制取“绿氢”,实现“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全产业链零碳排放。

2022-04-01 王金晶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2453.html 1 “新型储能”让“源随荷动” 22,45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