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生 李婷
“要说这扬子江中的南零水,那是清冽甘甜,与明前茶相得益彰啊!”唐代茶圣陆羽拂须感慨,与湖州刺史李季卿相对而坐,一双髻小童在旁持蒲扇烧炉煮茶,戏台前三人一坐一动惟妙惟肖,仿若动画中走出来的人物。这正是近日网络上放映的皮影戏《茶圣陆羽》中的一幕。
巧妙地将茶与皮影结合,是非遗京西皮影传承人、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院长王熙的创意。“我来自茶乡——山东日照,俗话说南有西湖龙井,北有日照绿茶。作为一个皮影技艺传承人、一个茶文化爱好者,我希望将二者‘跨界’融合,宣传皮影戏和茶这两种最具中国元素的传统文化。”王熙说。她的这一想法得到日照市政府、五莲县委县政府的肯定和支持。3月初,她迅速带领团队开始创作茶主题的皮影戏。
“提到茶,陆羽一定是绕不开的历史人物。”王熙说,团队将创作目光聚焦在陆羽身上,在查阅史料得知,他曾到各地品尝名水,在扬子江畔考察茶事时,受湖州刺史李季卿相邀与之同行。李季卿听闻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煮茶极佳,便派士兵前往取水,回程中水被泼洒过半,于是士兵加入了近江之水。烹茶饮用时,陆羽只尝一口便说道:“非南零者,似临岸之水。”士兵大惊,直呼:“神鉴也,其敢隐焉!”此事在民间流传开来,陆羽因品水能力再次名声大噪。
“这段佳话很具故事性,也很有代表性,我们以此为题材,用了半个月时间来打磨剧本。”王熙说,一场皮影戏,剧本是基础,设计皮影、染色雕刻、琢磨人物、研究配乐等都需以此为依据。
人物设计完成后,艺人们根据画好的稿纸赶制戏中陆羽、李季卿、童子三人的皮影。“制作皮影人物,要根据不同部位裁剪大小、软硬适宜的牛皮,并用温水浸润。”皮影艺人鲁德峰一边说着,一边将润好的牛皮拭去表面水分,装进薄塑料袋,复又夹入书中放在座椅上,整套动作行云流水。“用塑料袋封好是为了锁住水分,坐着压牛皮可以用人的体温和重量使其软化,便于雕刻。”
美术设计师殷文礼拿起一套一指宽的迷你茶具介绍:“这部戏的布景,主要以茶壶、茶杯、炉子等小道具为主,制作时要有充足的耐心。工艺最复杂的要属茶桌旁这棵大树,在染色时需要一笔一画地勾勒树皮与树叶纹理。”
为提高观众接受度,皮影艺人们在为《茶圣陆羽》配音时,未加入传统唱腔,而是以简单的人物对白将故事串连起来。为了更好地践行疫情防控要求,剧院目前暂停了线下演出,《茶圣陆羽》皮影戏的第一场戏选择以视频形式呈现。
“这部近7分钟的短片,凝结了团队40余人近一个月的心血。”王熙指着工作坊里的艺人们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10余岁的孩子模样,使用的刻刀都是小一号的“独家定制版”,王熙亲切地称他们为“皮影娃”。她笑着说:“我们剧院这样的袖珍艺人有30多位,虽然他们身体有残疾,但都坐得住冷板凳,沉得下心,渴望通过工作发挥自己的价值。我相信这次茶主题的尝试,也让他们在无形中体验到了茶文化的魅力。”
这些天,制作完《茶圣陆羽》皮影戏的王熙又有了新创意。 “我想做一款可以听戏的茶。”王熙说,她已着手为京西皮影与日照绿茶的联名茶做茶盒设计。“我计划把茶盒顶做成小戏台,放上《茶圣陆羽》的皮影道具,这样一来,品茶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并学习如何演绎皮影戏,一举多得。日后,我也计划创作其他茶题材的皮影戏,希望可以挖掘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典型茶故事,以短视频+茶+皮影戏的模式宣传茶文化。同时,也期待茶企业参与进来,支持非遗文化普及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