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金诚
今年,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第六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有利于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长期繁荣稳定。但如何突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货币、三个法律体系的制度瓶颈,努力把制度差异变为改革红利,实现互利合作、协同发展,成为一大关键。
3月31日下午,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加快推进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读书群以“现场会议+视频连线”方式开展交流活动,了解港澳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意义,为“十四五”时期谋划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协同发展凝聚共识,建言献策。这也是全国政协书院的第9期“周周论学”活动。
“香港、澳门发展同内地发展紧密相连。要实现香港、澳门更好地发展,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机遇,更好发挥自身所长,增强竞争优势。”作为会议主持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驻会副主任邓小清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让委员迅速打开了话匣子。
“与内地合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康晓萍认为,要稳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香港过去经历了两次经济转型。粤港澳大湾区是香港实现第三次经济转型的良机。”在长期从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闫小培看来,通过发展数字经济,拓展和赋能香港的优势产业即生产性服务业,应成为香港第三次经济转型的主要方向。
对于闫小培的建议,身为读书群群主的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名誉会长蔡冠深常委深表赞同。过去一年,蔡冠深多次参与有关大湾区的活动,并到大湾区开展自主调研。他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香港科研能力具有优势,应支持香港成为“数字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数字门户,打造数字国际金融中心在内的各种平台。
“创科是香港未来经济新动力,粤港澳大湾区、‘十四五’规划、前海方案等都为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难得的机遇。”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张学修委员表示,回归25年,香港最独特的优势,就是“一国两制”,它使香港参与国家发展有“近水楼台”之利。在他看来,香港具备国际一流的高校和基础研究能力水平,而深圳是唯一拥有超过两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大湾区城市,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港深联手,大有可为。”
与张学修的观点相似,香港福建社团联合会董事佘德聪委员也认为,香港要大力发展创新科技,扮演大湾区发展中的引领者,“一带一路”建设的服务者。同时,他还建议,特区政府要发挥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的主观动力和关键作用,加强宣传推广国家惠港政策,让香港民众切身体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融入‘一国’大局、发挥‘两制’才华的落脚点,是要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作为一名来自制造业界的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施维雄表示,香港重建实体经济,能提供相应的中低端和高端就业岗位,有效夯实“人心回归”的基础。
中银香港经济与政策研究主管王春新是读书群此次所读《香港经济转型与两地经济合作》的作者,在他看来,香港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应从四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要以创新科技来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担当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二是助力国家双循环,担当国家双循环的促进者;三是要强化区域合作,在大湾区未来发展中真正发挥核心引擎作用;四是要充当国家绿色发展的典范。“香港未来能否发展得更好,关键在我们自己。香港需要确立发展为先、民生为本、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等新理念,推动改革创新,完善管治架构,提升决策效能,使香港经济早日走出困局,在国家新征程中再次高帆远航。”
把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如果说,经济是血肉,制度是筋骨,那么,文化就是魂魄。粤港澳三地既要血肉相连,也要强筋健骨,更要心灵相通、魂魄相依。
如何促进香港、澳门与大湾区文化融合?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屠海鸣委员认为,重在六个字:寻根,铸魂,圆梦。“‘寻根’就是要寻找粤港澳三地共同的‘根’,‘铸魂’,是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圆梦’,则是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大湾区贡献’。”
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中国运动健儿以强烈的爱国精神、拼搏精神生动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香港潮州商会永远荣誉会长胡剑江委员表示,应充分用好中央级媒体平台讲好奥运冠军爱国拼搏故事,激励海内外同胞特别是青少年向他们学习,凝聚爱国爱港爱澳的磅礴力量。
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贺定一同样也认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增加了港澳青少年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喜爱的同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是最好的教育。国家已经批准广东省及香港、澳门特区共同承办2025年全运会,我们要抓紧机会,以体育、影视、文旅为切入点,让港澳青年走进大湾区,亲身体验国家的长足发展,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在长期关注港澳青少年教育的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委员看来,港澳特区的治理结构以商业精英和行政精英为主导,缺乏政治精英,更缺乏处理政治事件的经验和能力。因而,他建议,在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过程中,应重点培养一批对国际和国内形势有相当了解的政治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