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圆圆
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不断开展爱国教育,激发市民的爱国热情。然而,深入社区、扎根基层的爱国教育仍显不足;同时,市民希望增加更多的爱国发声渠道。
结合自己多年社团工作和社区服务的经验,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活力青年智库总监杨志红认为,在香港基层社区建立“一站式服务网点”,把爱国教育、党史宣传和政策咨询、求职指导结合起来,打通爱国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才能形成扎根基层的爱国主义宣传网络。
杨志红介绍说,基层属性是“一站式服务网点”的显著特色,可以根据社区人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爱国主义展览;邀请驻点代表委员召开座谈会,面对面启发市民的家国情怀;定期组织小型观影活动,播放内地优质的爱国宣传片、红色电影以及在中国举行的国际性赛事等内容,以文体作品启发市民的家国情怀。“同时,各网点还可以充分联动,在特定日子组织大型社区活动,共同纪念历史、缅怀先烈;组织内地探访交流团,吸引更多基层市民走进内地等。”
“除了爱国教育,服务网点还可以针对香港同胞前往内地生活的国情国策进行答疑解惑。”杨志红表示,目前,关于港人前往内地生活工作的政策宣传虽多,但细节解读还亟待加强,以解决个性化问题。她建议由专人对政策咨询、社会融入、实习就业、创新创业等问题进行面对面答疑,或者通过官网邀请政策专家、各省代表进行专题讲座,介绍内地各区域发展和支持港人的政策,尤其是对大湾区内各城市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工作机会、实习项目等进行宣传,权威地解读好内地各区域发展及惠港的政策。
此外,杨志红认为,“一站式服务网点”还将打通市民意见上达的通道,为香港市民答疑解惑,真正做到纾民困、解民忧。她建议服务网点尝试定期开展社区探访慰问活动,让爱国爱港团体的爱心能够更有效地到达市民手中;承担起群众监督的职责,收集居民对立法会议员、区议员、政府官员的工作的看法,汇总传达到特区政府及立法会,或通过官网设立投诉专页,总之让市民有更多的发声渠道。
杨志红建议,服务网点由特区政府补贴、香港非牟利团体出资的方式运营,可设立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并成立官网。“可以邀请港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驻点联系,为各服务网点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源和联络渠道,同时增加代表委员‘为群众办实事’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