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休闲周刊

全国青联常委、古田县政协常委余海燕:

脚踩泥土制茶香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4月15日   第 11 版)

本报记者 李寅峰

一张明媚的笑脸,映满乡间的阳光;一阵爽朗的笑声,带出山野的春意。从4月初春茶采摘开始,全国青联常委、福建省古田县政协常委余海燕已经不知是第几次奔波在茶山上了,她却仿佛丝毫没有倦意。

“经历了半个月的存放,头春茶的香气和口感已然不凡;我创制的有机荒野老茶也有了成果,正式向产业化迈进;古田红茶制作技艺已经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作为从业者之一感到很自豪……”向记者分享着这一个个好消息,余海燕满是激情和兴奋。

又逢一年春茶好

今年春天气温较往年偏低,全国各产茶区多受到影响。让余海燕欣慰的是,她担任负责人的明艳茶叶专业合作社,春茶生产保持相对稳定。清明之前的一场春雪,更是有效降低了茶树病虫害的风险。她说:“经历了这场雪,茶叶产量虽然略有降低,但春茶品质更好,耐泡度、香味口感更佳了。”

除了已实现茶菌融合的2000亩茶园外,那100亩已有60多年茶龄的荒野老茶树,经过余海燕的采制指导、监督和亲自拼配,产出高品质的红茶产品,被消费者踊跃订购着。合作社的兄弟姐妹们期待着又一年的好收成。

“今年真的很重要。”余海燕感慨地说。虽然茶菌融合已经推行了好几年,取得明显成效,但这100亩的荒野老茶园还是首次完全改用茶栽食用菌菌渣为肥,替代商品有机肥,完全停用了化肥和农药,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实现纯自然生长。“茶叶的质量和口感果真不一般,产品刚刚上市就得到消费者的高度认可!”这样的结果让余海燕兴奋不已。

茶菌融合走对了

古田位居福建省东北部山区,属宁德市下辖,是中国食用菌之乡。在古田农村,家家户户都种植食用菌。而当地,又是闽东北重要的茶叶产区。一面是大片的原生态茶园,一面是大范围的食用菌种植,为何家乡还是无法致富?不服输的余海燕有点想不通。

2012年,经过一番考察学习,余海燕“闹腾”着成立了一个明艳茶叶合作社,要带着乡亲们创新创业、科技致富。

“我知道我有责任这样做,落地也比别人有优势。”回忆起当初的激情,余海燕言语中带着当地农家女儿的使命感和自豪。“我理解老一辈人的观念,也有新一代人的想法,掌握了农业技术,也有外联的便捷。当然,还有情怀。小伙伴们经常笑我,每天激情四射的,不仅忙得时间不够用,连思维都恨不得跳跃着用……”说到这里,余海燕又爽朗地笑了。

2012年10月,余海燕有幸结识来古田鹤塘镇讲课的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张文锦研究员,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余海燕开始把茶和食用菌结合起来尝试,并最终闯出了一条茶菌融合的绿色创新发展之路。

首先,她积极地与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合作研发,形成“茶-菌-肥-茶”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及模式。“具体说来,就是把茶的有机副产物用在食用菌栽培上,再把茶菌渣返回茶园利用,替代有机肥生产绿色食品茶。”余海燕说,这个技术模式一经投入使用,生产效益很快显现出来。“促进食用菌增产提质、降本增效20%以上,降低食用菌耗材30%以上,减少茶园化肥用量10%。”

紧接着,她又联合省农科院作物所,推出“茶-菌-豆-肥”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及模式,建立了茶、菌企业标准及线上线下一体运作的销售网络,形成了茶叶、茶栽(茶有机副产物替代木屑栽培)食用菌、茶菌豆等优质高效生产、加工、研发及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新格局。实实在在促进了茶、菌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

“农业是一个变现非常慢的行业,其中的艰辛难以计数。其实回想这十年,我觉得还是很幸运的,得到了各方支持,也真正为家乡做了点事情。”余海燕说。

做快乐的传承人

风风火火地奋斗在乡间,红红火火地带活了农业。付出总有回报,2017年第二届中国(福建)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余海燕团队一举拿下实战组一等奖;在第四届“创青春”福建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中,他们也是载誉而归。后来,她更是成为全国青联常委、古田县政协常委,并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乡村致富带头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首届大地之子乡村人才”“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福建省‘五一’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015年底,余海燕的茶叶基地被评为“宁德市巾帼示范基地”,2017年升格为福建省巾帼示范基地,2018年成为福建省农科院首批科技示范基地,2020年成为福建省级专家服务基地,2021年升格为福建省农科院核心示范基地。如今的她已不再满足于销售茶青,开始更新制茶设备,改进工艺,提高品质,并注册了“闽之艳”茶叶商标,开始运作自己的品牌,形成自产自销的产业链,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说起这些荣誉和成绩,余海燕说,其实更让她自豪的是,给家乡父老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生活改变。

在她的合作社里,已经吸收208户村民入股,茶园规模扩展到2000多亩,年产值超千万元。她创办的农民田间学校,帮助100余名村民拿到新型农民职业培训证书。合作社农忙时节雇用同村女工160多名,农妇实现家门口就业,每人每天收入150元。合作社每年结对帮扶14位有生活困难的母亲,保证她们在合作社务工年收入达6000元以上……

看着眼前的碧绿茶园,余海燕不由想起多年前的那个春天,也是春茶采摘后,她随着父亲将自家产的茶青卖到武夷山时的情景。“那时候,我们没有自己的品牌,甚至没有自己成熟的产品。只能奔波到外,靠卖低廉的茶青赚取少量的收入。当时,我们当地茶农多是如此。我很庆幸,作为革命老区的青年一代,我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不仅传承了父辈的传统种植技术、制茶技艺,并且发挥所学专长,带领乡亲们走上科学、创新的种茶之路,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带领乡亲们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春风轻拂,长长的发丝随风飘起,余海燕的目光更加晶莹而坚定。

2022-04-15 李寅峰 全国青联常委、古田县政协常委余海燕: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3174.html 1 脚踩泥土制茶香 23,17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