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意周刊

石库门的人情味又回来了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4月18日   第 05 版)

本报记者 奚冬琪

“周阿婆,前两天团购的鸡蛋到了,我放在你家门口了,你一会儿出来拿一下。”最近,家住上海市虹口区新市南路某小区的马晓燕早起总有两件事要做,一是就打开手机里的各种团购群,看看有没有新的团购消息;二是打电话联系邻居几位老人,问问他们有什么需求,并把他们托自己团购的物品放到门口。

自从上海因疫情开始封闭管控以来,如何保证家里的口粮,就成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现在居民获取物资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政府统一发放的蔬菜包,另一个就是居民自己靠各种买菜软件和网络团购。”马晓燕说,众所周知,政府配发的物资有限,主要还是得靠自己购买。“虽然难抢,送货也有点慢,但总归内容更丰富,能够满足基本需求。”

但很快,马晓燕就发现,小区业主们每天都在群里交流“抢菜”心得和进行团购“接龙”,可自己单元里有几家一直没动静。“我想了一下,这几家应该都是上了岁数的老人,估计是不会用手机网购。”马晓燕说,虽然在小区住了很多年,但平时邻居间都不来往,她和几位老人不认识也没讲过话,只是偶尔进出时遇到的点头之交。“但现在这个情况,我还是有点担心,怕他们东西不够吃,所以壮着胆子去敲了老人家的门。”

和老人交谈后,情况果然不出马晓燕所料。几位老人家里都没有子女陪伴,其中一位平时不用手机,还有两位虽然用手机,但不会抢菜,更不懂什么团购。老人们虽然有社区关照,可物资毕竟有限,平时只能有什么吃什么。

了解情况后,马晓燕先是尝试教两位有手机的老人使用买菜软件,但老人显然“手速”不行。抢不到东西,马晓燕就先把自己家的东西拿给老人。后来,老人们主动表示把钱给马晓燕,请她帮自己买菜、团购。于是,除了每天自己采购,马晓燕又主动承担起了几位老人的购买任务。“我把这个事情在业主群里说了之后,大家都开始关注自己楼里有没有需要帮助的老人,并主动联系老人帮他们买菜。”马晓燕说,之后的几个星期,社区里帮老人买菜的任务进行得很顺利,而且从来没有因此产生过口角或纠纷,即使有点小问题,大家也都非常理解和配合。

疫情无情人有情。马晓燕发现,短短的几个星期里,邻里间的关系突飞猛进,人与人之间变得特别有温度,人性的闪光让人感动——居民们自发以楼为单位,每个楼一个团长,负责发布团购信息、收款、接货、发货,效率高还没有怨言;业主们想尽各种办法动用自己的关系发起团购,只为能帮大家买到更多东西;看到小区保安日夜不停值守,帮大家搬运物资,居民就给他们送去水和食物,再发个微信红包表示慰问;有人整理了物资共享需求清单发到群里,只要能对接上,就可以免费换取;如果烧菜临时缺少某种材料或调味品,在群里说一声,马上就会有人免费贡献出来;大家把自己富余的啤酒、咖啡、饮料等“奢侈品”放在公共区域,供大家自由交换;一些紧俏物资放在外面,也没有人随便乱拿;还有人在线上给邻居家的小孩辅导功课……

“这段时间,每个人都互相信任、尽己所能互相帮助。我帮助的老人说自己没有别的能力,就经常做一些面食送给我们。”马晓燕说,这次疫情虽然磨人,却意外拉近了人际关系,大家走得更近了,对彼此的了解也加深了。“其实上海并不像很多人说的,是一座冷漠的城市,相反,这次疫情让我感觉仿佛回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邻里邻居的相处模式,好像老上海石库门的那种人情味又回来了。”

​近期,南方部分省市疫情来袭,防控升级。当一座座城市正经历严峻的疫情考验之时,有人挑起责任,有人志愿奔赴抗疫前线,有人自律守规不给防疫人员添麻烦……无一不彰显出积极抗疫、共同抗疫的使命和担当,为这个春天带来了暖暖的正能量。——编者

2022-04-18 奚冬琪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3242.html 1 石库门的人情味又回来了 23,24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