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营周刊

从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到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再到适时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等等,近期密集出台的多项“稳经济”举措正在超前发力——

护住基本盘 让“稳”落地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4月22日   第 05 版)

本报记者 孙琳

4月18日,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701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面对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频发带来的多重考验,“4.8%”的增长来之不易,整体而言,我国一季度国民经济总体平稳。

那么,“稳”来自何处?一方面在于中国政府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则来自1.5亿市场主体迎难而上,努力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发展所呈现出来的坚强韧性。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2012-2021年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已从1085.7万户增长到4457.5万户,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由79.4%提高到92.1%,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活则市场活,企业好则经济好。面对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反复带来的多重考验下,在一季度实现平稳开局的背景下,如何守住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基本面,如何帮扶企业尽快顶住压力、纾困解难,实现万千市场主体枝繁叶茂,委员们纷纷建言。

■■ “说了算”还应该“说了办”

从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到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再到适时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等等,近期密集出台的多项“稳经济”举措正在超前发力。特别是针对受到严重冲击的市场主体加大纾困和就业兜底等保障力度,为帮扶市场主体恢复元气提供了动力,同时也为市场主体应对一季度的多重考验提供了底气。

但不可忽视的是,受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三重压力”影响,民营企业营收、成本、利润、主要产品订单量等主要指标均较去年四季度有所下滑,企业预期和信心也处于较低水平。在近期一系列企业纾困政策的发布和全国疫情形势呈现逐渐企稳态势下,尽快恢复企业发展预期和信心,激发企业活力保就业就显得尤为迫切。在全国政协委员,多蒙德实业集团董事长石磊看来,在当前压力下,要激发企业活力还要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持久用力。

“从《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以来,整体环境都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中央也出台了很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但真正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企业的效果还有待加强。”石磊举例说,“比如跑基层部门办审批,过去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在是‘门好进、脸好看、事情更难办’,存在严重推责、不担责等懒政怠政行为;仍然存在‘新官理旧账’‘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限时办结’等口号大于行动。”

对此,石磊建议,政府应该“说了算”还应该“说了办”。“建议下一步相关政府部门可在狠抓政策落实下大力气,比如重点做到‘新官要理旧账’,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切实拿出具体可操作的解决方案,继续开展专项清欠行动,真正让国家的好政策惠及到企业,也能切实减少企业在当前压力形势下的负担。”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也提出了看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地方通过简政放权的“减法”和积极作为的“加法”,换来了市场主体活力的“乘法”,极大地提振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但在惠企政策实施过程中,确实仍存在着政策制定定位不够精准、落实不到位、企业获得感不够强等问题。

他向记者举例说,如涉企政策目前仍存在“衔接难”问题。“部分政策出台前由于没有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对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评估不够,没有给企业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期,一些政策同向叠加产生合成谬误使很多企业无所适从,这就会严重影响政策解决问题的效果,特别是在当前复杂形势下,就会对企业预期带来影响。”

与石磊有着同感,刘伟也提出了惠企举措同样还存在“落地难”的问题。在刘伟看来,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一些政策没有及时做好宣传和解读,有的政策申请流程过于复杂,在执行过程中解读偏差大,企业为享受政策所付出的配套适应成本远高于政策带来的红利;另一方面,一些中央政策执行兑现难,比如因地方财政压力、地方政府部门领导调整导致“新官不理旧账”等原因,本应按合同当年兑现的资金延迟或未足额拨付,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为此,为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对中央政策获得感,特别是今年一季度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为了充分体现政策的时度效,刘伟表示,可进一步提高惠企政策精准度。“如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听证制度,广泛征求市场主体的意见,引导企业及时调整优化资源配置计划,尽量避免‘政策空袭’和同向叠加产生合成谬误。政策出台后,及时做好宣传解读,精准传递政策意图,在第一时间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应尽快破除‘三重门’,营造更加公平竞争的准入准营环境。如全面打通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进入‘新基建’领域的渠道,在制定行业规则、设施标准等基础上,加快制定民营企业参与‘新基建’分行业、分领域、分业务市场准入的具体办法,破除信贷、创新、招投标条件等方面对民营企业的隐形壁垒。”

■■ 护住中小微就是护住基本盘

保市场主体就必须要保住中小微企业。在我国有上亿市场主体中,中小微企业占比九成以上,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中,一直默默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对稳住一季度经济大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特别是3月份以来,中小微企业压力不小。

当前,很多中小微企业面临订单和营业收入减少、拖欠账款增多、原材料价格高涨、人工和运输成本攀升等挑战,“增产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矛盾突出,企业间分化持续扩大。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下滑,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指数均在景气临界值100以下。如何尽快为中小微企业纾困成为当务之急。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叶氏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表示,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

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对外公布,提出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4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措施,引导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叶青认为,这是党中央在当前中小企业困难形势下做出的真举措,可以更好引导相关部门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激发中小微企业内生动力,更好夯实民营经济发展根基。

为了更好系统推进惠企举措,叶青提出,可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小微企业服务管理平台,通过平台进行大数据统计和分析,深入了解和研究各地中小微企业经营状况,根据需求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普惠性;通过平台统筹各职能部门资源,持续为企业搭建政企对接、银企对接、产业对接、资源对接等渠道,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精准服务;通过平台建立中小微企业诉求联动响应机制,确保“一事一办”“事事有回复”,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企业摆脱困境的法宝。叶青表示,从他的调研来看,引领中小微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有利于企业保持发展活力。过去一年,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他了解的多家企业凭借优异的自主创新能力,获评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因此,叶青建议,可通过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平台优势,挖掘、扶持、培育更多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中小微企业,通过完善企业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答疑释惑、解决难题,协调银行为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疫情防控仍在继续,交通、物流、供应链等陷入阶段性停滞的情况还会偶尔发生,这就对抗压能力弱的中小企业带来一定的考验,也需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没有订单,没有业务,没有客户,这可能是当前一部分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国家出台的针对性惠企政策十分必要及时,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快、准、稳,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李志起建议,还可通过鼓励央企国企开展“大手拉小手”的活动,从资金、市场到研发用更多资源支持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而不管是推进实现共同富裕,还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都离不开中小微企业的积极参与。今年恰逢党的二十大召开,叶青建议,还可通过推动以商务楼宇党建和产业园区党建辐射小微企业党建,深化推进乡镇街道商会建设,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纳入组织体系,重点帮扶中小微企业,引导中小微企业在疫情防控、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以及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勇担当、善作为、作贡献,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发展质量。

2022-04-22 孙琳 从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到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再到适时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等等,近期密集出台的多项“稳经济”举措正在超前发力——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3505.html 1 护住基本盘 让“稳”落地 23,50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