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志红
在中国政协网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我和政协大会说句话”专栏中,网友文前留言:当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期深耕自身细分领域,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希望人民政协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更多的惠企政策落地见效,支持骨干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专精特新既是网民的两会关注点,也是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里的热词,报告提出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这是“专精特新”四字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事实上,“专精特新”并非新概念,2012年,国务院就提出了“鼓励小型微型企业走专精特新和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的道路”。
专精特新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热词,释放了非常强烈的信号:经过多年发展,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进入新阶段,同时也面临新形势。面对咄咄逼人的国际“卡脖子”问题,需要更加重视和强调发展专精特新,要以“国之大者”的信念和决心,走中国特色的专精特新之路,勠力同心,加快推动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的蜕变。
民营企业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民企在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推动我国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来,在国家专精特新政策下,许多行业“小巨人”“隐形冠军”默默坐研发的“冷板凳”、默默经受时间的考验,慢慢占领了行业、产业的制高点。它们的成长,见证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韧劲和灵气。
有为的政府力量与有效的市场力量合力,是培育专精特新最好的“土壤”。有为的政府,更多体现在导向和环境建设上,一方面推动形成统一“国之大者”的共识,另一方面以创造更好营商环境、创新环境等外部环境为导向,吸引和激励中小企业参与进来,扩大“专精特新”后备力量。有效的市场,则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
政策红利不断释放而且越来越精准,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空间愈来愈大。去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百十万千”的培育目标:“十四五”将培育一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千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4月19日国新办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对下一步的“专精特新”进行重点回应,将主要在三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梯度培育力度。二是围绕产业链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是支持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方向既明,路线图清晰。现在最需要做的,是加快政策落地落实落细,给予中小企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国际国内形势不确定因素递增的情况下,企业自身还要沉得住气,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踏踏实实办好企业。还须一提的是,外部环境的持续优化,应该成为中小企业坚持“专精特新”的新动力,片面追求从外部环境中获得税费减免、奖励或资金配套并不可取,对此应进行纠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