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两岸经合周刊

台胞黄浩然:让我贴紧你的心,守沪云开见月明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4月23日   第 07 版)

黄浩然

台胞黄浩然是台湾著名词作家庄奴先生的儿子,1997来到上海长居。上海疫情期间,他过得比往日更忙,社区志愿者、短视频制作人……他希望用音乐的力量、用真实的镜头,向岛内外同胞传递自己经历的上海特殊时间,在他看来,这场“疫情大考”对于上海就如是一次全面的城市机体体检,发现问题,平静积极与问题相处,对症下药后的上海,一定会更具韧性和活力。以下是黄浩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口述。

我生活在上海古北国际社区,在这个特殊时期,我发现居民们,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已经成为这里的常态,不光有我们台胞,也有常住上海的香港、澳门地区的朋友,还有外籍朋友。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国家,但我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上海居民。

我们全家在台湾时,便参与了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公益活动。随家父还乡大陆后,老人家在88岁高龄,还曾参与汶川大地震的增援公益活动。我和太太来沪定居后,参与助学、环保、分享等公益活动,也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上海这次全城静态管理前期,我和太太参加了慈济上海长风会所为一线防疫人员捐赠防疫包的物资装袋工作,我们为他们手写了感谢小卡片。后期我们居住的小区也被设为封控管理,我就参与了社区志愿者工作,主要是参与楼栋通知下发、核酸筛查引导以及健康云信息填报等工作,而我太太更是身先士卒,协助值班医生完善核筛工作流程。另外,街道为了协助外籍人士知晓居家隔离的有关情况,还让我帮忙翻译了《告居民书》的英文版;由于我与涉台办事单位常来常往,所以在沪台湾高校校友会和在沪的台湾朋友时而还会找我咨询一些问题,比如有朋友让我帮助咨询关于返台离沪、核酸阳性人员方舱隔离的相关问题,涉台部门给予的及时回复和暖心的关怀,也让我感到在这个资讯爆炸,但有时寻求帮助却又滞碍无助的特殊时段,分外温馨!在我看来,行有余力,利他助人,也是利己,因为你感受到了被需要感。何乐而不为?

居家隔离期间,除了做社区志愿工作,我还继续《浩然歌聚愿》系列短视频的制作工作,这也是疫情前,我每天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视频主要是围绕家父创作的那些经典音乐作品,引领网友赏析其中的意蕴。在我看来,经典歌曲承载的时空意义、创作者的构思意境,值得去深入解读华语流行音乐歌曲沿革,延伸出以正能量、正审美为主轴的发展历程。我非常希望用音乐鼓励、疗愈、凝聚人心的独特作用,在疫情期间汇聚人心愿,唱响人间美好!

自1997年我来沪长居,对我们的国家如何由困难落后纷争,经历高速进步,成长到今天,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1949年4月29日,家父于上海外滩十六铺招商局轮船码头,随海宿轮去往台湾,前程未卜,身后的上海滩,何尝不是摇摇欲坠?我们民众真正过上平安富足的日子,不过是改革开放后这几十年的事。从3年前的武汉疫情,到今天的上海全域静态管理,我们感受了国家坚定意志,看到了人民的柔韧可爱,作为其中一员,我们也一同经历过程中因一时挑战而带给的不适。我们的国家正是在一次次经风雨、不断发展调试中,变得更加强韧。

作为上海居民,我想不妨把这次疫情,看作是对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的全面体检,我们逐项去检查这座城市的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向心力。全面体检,难免会发现这样那样的一些大问题或小问题。发现问题了,我们应持什么心态?一定是要和问题共处,再棒的国家、再棒的城市,再棒的身体,都会有一些小问题,上海这个长年累月的“优等生”也难免会因为疲累松懈而出现慌神的片刻。上海能不能诚恳面对自己的这次体检结果?能不能感恩外界的接纳和外援,进而对发现的问题对症下药,通过调养生息,成为再出发的契机?我想生活在这里的每一员,需要有接纳发现问题的“她”的胸怀并给予她战胜问题的信心和力量。让我贴紧你的心,守沪云开见月明,我期待着不日后那个蓬勃、充满活力的上海!

2022-04-23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3568.html 1 台胞黄浩然:让我贴紧你的心,守沪云开见月明 23,56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