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2岁的肺癌患者何思栉(化名),肺癌术后进行辅助放射治疗。可照射完肺部以后,患者出现了明显胸闷、气短、咳嗽和进食疼痛,这让他“谈放疗色变”。相关数据显示,近七成肿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都需要放射治疗的参与,但目前,我国仅有23%的患者接受了放疗。
“放疗副作用可防可控,患者首先应放下恐惧心理。医生通过对剂量进行限制,能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甘肃省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魏世鸿说,放疗后对患者应全程化管理,照射部位不同,出现的不良反应也会不一样,应当定期复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发现小问题及时处理。
魏世鸿介绍,临床上,放射治疗根据病情不同,分为根治性放疗、辅助性放疗、姑息性放疗和挽救性放疗等。术前的放疗称之为新辅助放疗,术后放疗称之为辅助放疗。放射治疗前,医生会和患者及家属沟通治疗方案,讲解放疗剂量、照射部位、治疗时间,让患者有充足的心理准备,知己知彼应对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患者要戒烟戒酒,每天多休息,做好皮肤的护理,准备宽松的棉质衣服,避免佩戴金属饰品。
“治疗过程中,患者要加强营养,做到‘三宜三高,一避免和一增加’。”魏世鸿说,“三宜”是指,患者在饮食上宜清淡,宜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宜少食多餐。“三高”是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增加乳制品、豆制品、水果的摄入,及时满足机体对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需求。同时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一些过冷食物不要吃,尤其腹部放疗时。增加水分的摄入,放射线会引起局部灼烧感,一天要保证多饮水。
“靶向治疗和放疗联合的时候,可以提高放疗的敏感性。同时,免疫与放疗的联合,对放疗有增敏的作用。”魏世鸿强调,放疗对一些早期的皮肤癌、喉癌,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随着技术发展,放疗的精度越来越高,比如影像引导放疗、自适应放疗等,在保证患者疗效的同时,又能够降低治疗的不良反应。
(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