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邀评论员 张占斌
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科学性、创新性、实践性、民族性、系统性、自主性和全球性,是对新时代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学回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分析研判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演变态势和机遇挑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入回答了我国新时代经济领域发展的一系列重大课题,创立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总体框架,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现实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思想精华,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是指引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行动指南。
其一,创造性提出并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强调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要在经济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要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努力和水平,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
其二,创造性提出并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时代主题。
其三,创造性提出并阐明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强调民心为上、生命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实施精准脱贫、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价值取向。
其四,创造性提出并阐明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注重系统观念,坚持底线思维和战略定力。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粮食、能源、金融、科技、网络信息、生态环境安全。
其五,创造性提出并阐明了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特殊意义。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其六,创造性提出并阐明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更加强调“两个毫不动摇”,更加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保护市场主体和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创造性。把市场经济体制纳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加注重把经济制度优势转变为经济治理效能。
其七,创造性提出并阐明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注重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政府与市场的互动关系,强调建设更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
其八,创造性提出并阐明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部署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现代化流通体系。推动“四化”同步和区域协调、城乡统筹,把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结合起来。
其九,创造性提出并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释放制度红利和发展动力。强调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其十,创造性提出并阐明了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强调在开放合作中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中的新优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科学性、创新性、实践性、民族性、系统性、自主性和全球性,是对新时代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学回应。聚焦新时代中国“强起来”,体现了发展主题的时代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发展目的的人民性;正确处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体现了发展方式的科学性;用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现了发展理念的创新性;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来把握发展规律,体现了发展基础的实践性;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发展路径的民族性;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体现了发展方法的系统性;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体现了发展格局的自主性;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发展维度的全球性。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对广大理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从根本上打破并改变西方强势话语的价值灌输和思想渗透,努力造就和培育一支忠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有较高理论水平的研究队伍。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这一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深入挖掘,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不断完善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为人类对更好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