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冬梅
我本科学历史,硕士专业为史学理论,硕士毕业后至今30多年,一直从事茶文化研究。而这一经历则与一份机缘有关,与一本引导我入门的书相关。
1990年12月,临近硕士毕业,我来到杭州找工作。那一两年就业压力不小,用当下的词语来说,有点卷得厉害。
朋友的朋友中有一位是王旭烽,当时她在中国茶叶博物馆筹建处工作。筹建处主任张子华满怀理想和干劲,想要办类似国际茶叶拍卖市场的茶叶市场,建茶文化研究中心,办茶文化刊物,时值开馆前夕的用人之际,便让我先去“实习”。当时主要做展览文字和图书资料的整理工作,协助馆介折页的外文翻译工作,参与首批招聘员工的面试工作。这使得我成了茶博馆的编外“元老”,在茶博馆成立二十周年、三十周年之际,都应邀参加了馆庆的活动。
然而对我学术人生影响最大的,却是在整理校对展览文字、收集编录入馆图书资料的同时,我读到了人生的第一本茶书——庄晚芳先生所著《中国茶史散论》。这本书出版于1988年,虽然这之前,陈椽先生的《茶业通史》、吴觉农先生的《茶经述评》等著作皆已出版,但因为专业悬隔,并不了解,当时也未曾读过。
《中国茶史散论》是一部简要的茶叶与文化通史,内容包括茶名释义、茶的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原产地问题、茶的生产发展史、陆羽及其《茶经》、茶叶采制技术史、茶具史及其演变、略谈茶法、中国茶叶文化的传播和历代名茶等,对于我这样的习史者来说,这就是一部全新领域的专门史,瞬间为我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学术大门。在庄先生全面而精要的论述中,中国茶叶历史、茶文化史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及与中国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息息相关的特质,立刻吸引了我。自那时起,我即开始了茶文化文献的阅读与研究。随后我读到了陈祖椝先生、朱自振先生所编《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台湾的几部茶著作,以及翻译的日本学者的茶书,然后是《茶业通史》《茶经述评》等。
1994年,我考入杭州大学历史系,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阮浩耕先生约我和于良子先生一起编集《中国古代茶叶全书》,经与导师梁太济先生商量,将原定的博士论文题目改为“茶与宋代社会”。毕业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做博士后,出站后留所工作,始终将茶文化史作为我的研究方向。三十多年坚持学习和研究,在茶文化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点成果。而这一切,都开始于我的茶文化入门书——《中国茶史散论》。
庄晚芳先生是我国现代茶学学科体系的开创者和杰出的茶学教育家,提出将“茶叶专业”“茶业专业”更名为“茶学专业”,专业教育体系向理、工、农、商、文、史、医拓展,为茶学学科奠定了扎实基础。他一生编写出版专著30多部,包括《茶作学》《茶树生理》《茶树生物学》《中国名茶》等。庄晚芳先生还是现代茶文化研究和中国茶德倡导者,探索中华茶道,将之定义为“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倡导“廉美和敬”的“中国茶德”,即“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精神。
去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增加“中国茶文化专题卷”,在茶文献的词条条目中,经与主编商量,限于列目原则和词条数量,现当代学者的论著只列入了四部,并未能列入庄晚芳先生《中国茶史散论》。因世界读书日感念,撰小文以铭之。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茶文化专委会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