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休闲周刊

一个“90后”茶人的独白:

茶,在“余生里”的每一天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5月06日   第 11 版)

本报记者 徐金玉

4月28日,余青豆的小红书号鲜少地停更了3天。作为一位勤勉的“日更”博主,她的这次“停更”伴随着一则好消息:线下店铺二楼的改造升级正在收尾,线上也打算在小红书开一家小小的茶叶杂货铺了。换句话说,小店的生意风生水起,此次是忙到停更。

余青豆的线下店铺位于西安恒大江湾113号铺,它有个颇为诗意的名字——余生里的茶馆。 “喝茶,看书,度过余生。”她这样诠释着店名的来意。

“选择开茶店,也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最舒服的状态就是看书、喝茶,偶尔和朋友们聊聊天,只说自己想说的话,卖自己认可的东西,如此平缓地过好每一天,便很好。”这般自由、纯粹又有些烂漫的想法,正是这位“90后”茶人的心态。

走进“余生里”,你会发现,它和日常印象中的茶馆多有不同:与博古架上摆着满满的凸显地方公共品牌的茶品不同,这里的每款茶都有自己的名字:若风、不期、玉颜、春不知、老顽童、一抹青绿、一盏青灯……让人忍不住好奇,这些茶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我们走遍各大茶区,品饮了很多种茶,发现其实每款茶都有自己的性格,它们有的霸道,有的温柔,有的甜美,有的洒脱……于是,一个新奇的想法随之涌现,何不打破传统的茶名限制,根据茶的个性,让它们拥有专属姓名呢?”余青豆说,为此,漫长的选品之路开始了。“我们和专业的评茶员一起,选取值得信赖的厂家合作,在众多茶品中选出最打动自己的味道,为其命名,并私人订制符合个性的包装。”余青豆笑着说,很多“茶小白”也是从对名字的探寻开始,有了和茶的第一次接触。

比如,这款莉莉与风,像是一个小姑娘与风的相遇。它是2022年新制的茉莉飘雪,产自四川峨眉山,选用高山嫩芽茶胚,搭配茉莉鲜花。轻轻啜上一口,味如其名,花香幽雅,口感灵动,如沐春风。

再如这款云南特级月光白——不期,随着清澈透亮的茶汤出炉,悠悠茶香中,讲述的正是余青豆自己的故事。

“几年前,我和恋人林爻到云南旅行,一路奔波,落脚在一座小城。当时天公不作美,连日阴云,但内心却很是温暖自在,其中一份温暖,便来自一杯清爽甘醇的月光白。”余青豆说,那是她真正意义上和茶结缘。

“和月光白的‘不期’而遇,才让我彻底摆脱了肥宅快乐水和奶茶的控制,从此喜欢喝茶。以至于后来,它无数次成为我送给朋友的喜茶,成为抵抗格子间里无限循环的良药,以及思考时最知趣的陪伴……也正是从小城回来,才让我们共同决定了往后余生的事情。”

随后,辞职、策划、筹备,两人的“余生里”终于在2020年6月开张,店铺内随处可见他们用心雕琢的影子:大到用心淘来的古风家具,小到店里的茶盘、茶则、杯垫、花插、果盘、小凳、勺子、书签、手机支架等,都是他们手作而成。

“开店当天风雨交加,客人们却一个接一个地穿过细密雨幕,神奇地出现在余生里。‘你们终于开业了!’从那天起,这句话几乎成为每一位初次到访顾客的开场白。”余青豆笑着说,从清甜鲜爽的月光美人到枣香深沉的老白茶,初夏的燥灼在一杯杯茶汤中逐渐平复。故事,也在这一方茶室间延展开来。

正如余青豆恬淡的性格一样,这里没有推销茶品的热衷说辞,相反,她认为,一天来上一两拨客人便刚刚好。大家因茶相遇,相谈甚欢,一坐就是个把钟头。“日子如茶一般恬淡、自然。我们没有刻意引导,反而收到了更惊喜的回馈:这些客人不仅成了‘回头客’,甚至成了我们的朋友。大家时常分享着彼此的趣事、心事,甚至有朋友遇到了喜欢的零食,还会邮寄给我们品尝。”余青豆笑着说。

和林爻在茶行业的“资深”身份不同,余青豆入行时,是一枚名副其实的“茶小白”。为了敦促自己学习茶知识,身为店长的她,又萌生了新的创意。她担纲起编辑、记者、摄像师、剪辑师、编导等数职,开始在社交平台定期更新《余生里日报》,拍摄一个茶店店主的日常生活。

《余生里日报》,如同茶叶的百科全书,回答着她的“十万个为什么”:好茶到底怕不怕开水烫?什么茶需要放冰箱?茶毫是不是越多越好?长期喝茶牙齿会不会变黄?古人是如何存茶的?

……

一期一版,一问一答。而这些疑问恰恰回应了不少“茶小白”的心声,渐渐地,她在线上平台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我发现成为粉丝的人,多是像我一样的年轻姑娘,甚至性格都很相近。”余青豆笑着说。

截至5月4日,《余生里日报》已“刊发”了685期,从“见报”的第1期开始,从未间断过,哪怕过年都没能打破这一惯例。这是余青豆的坚持,也是她的初心。“找个时间,喝一杯茶,画一下爱。余生里的每一天,都要有茶。”

2022-05-06 徐金玉 一个“90后”茶人的独白: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4194.html 1 茶,在“余生里”的每一天 24,19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