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清
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市奉贤区四团镇的居民谢永明和妻子发现,租客不会做饭靠吃方便面度日。于是谢永明开始每天为租客们做饭,“我们吃什么他们就吃什么,不能饿着”。
不论是“房东为租客做饭”,还是邻居们自发排班为孩子做饭送饭,抑或给楼下独居独臂老人送餐,都折射出此次疫情邻里之间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另一面。长时间以来,人口流动的加速、物理居住空间的变化和社交方式的改变,让邻里关系逐渐变“淡”。一栋栋楼、一堵堵墙、一扇扇门,就像一道道鸿沟,隔断了比邻而居的生活习惯,也割裂了“远亲不如近邻”的精神内核。而“疫情下的邻里情”不仅让人们重新发现和认识到传统邻里关系的美好,也激励和鞭策更多人成为美好邻里关系的建设者和参与者。
面对陷入困境、需要帮助的邻居,互帮互助、抱团取暖让久居都市的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从之前的点头之交到如今的格外熟络,一餐一饭通过食物为纽带,拉近了邻居们之间的距离感与隔阂感。物资传递的背后,是人心的靠近,是传统邻里关系的回归。个体化也被塑造成为了共同体,“社会面亲邻”呈现了强大的治理能量。
和谐、友善的邻里关系,有助于让社区从机械团结走向有机团结,让社区更有生机、更有活力。一餐又一餐的饭菜,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只是一种载体,传递出一些人渴望邻里互动、建构友善邻里关系的希冀与诉求。“疫情下的邻里关系”应该成为一种契机,帮助人们建设守望相助的新型邻里关系。
强化邻里互动,为邻居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与精神力量,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美好的邻里关系不会从天而降,坐而论道不行,坐享其成更不可能,而是需要更多行动者。只有人人都争做懂得将心比心、愿意成人之美的好邻居,邻里关系才会“美美与共”,才会激发和释放出强大的治理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