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焦桐”常青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5月14日   第 01 版)

李军涛 本报记者 王有强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5月14日,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逝世58周年。他在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工作只有一年多,却用全情的付出甚至生命,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在人民群众心中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历久弥新。

初夏时节,记者再次踏上这片红色土地,只见兰考大地泡桐郁郁葱葱,企业厂房林立,到处呈现的是齐心协力共同奔向富裕的繁忙景象。

“近年来,兰考县政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积极建言献策,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兰考县政协主席刘广亮向记者介绍说。

行走兰考,有句话常常入耳——“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

琴瑟和鸣,余音袅袅。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这是一个飘着乐曲的村子,仿古式的门厅里是一个个民族乐器小加工厂,古筝、古琴、琵琶是每个院子里的主角。徐场的乐器已经遍布全国并辐射到国外,而今天徐场人的目标就是要让兰考的桐花香飘得更远更长。

焦裕禄当年带领群众治沙种下的挡风树,如今成了农民致富的“绿色银行”。兰考县形成了以民族乐器、桐木家具、桐木板材为主的焦桐经济产业链,年产值已达百亿元,我国民族乐器行业95%以上的板面取自兰考,就连维也纳金色大厅里也曾响起过兰考桐木乐器奏响的华美乐章。

“我能够获奖,完全是沾了老书记焦裕禄的光。”2016年,在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上,河南省政协委员、省豫剧三团团长贾文龙凭借在豫剧《焦裕禄》中的出色表现,摘得我国舞台艺术的最高奖——“文华表演奖”。每每谈及,贾文龙总是心生感慨。

2011年5月14日,排练了近两年的豫剧《焦裕禄》首演成功,那天也是焦裕禄逝世纪念日。从那时起,贾文龙便对焦裕禄产生了一种他自己也难以道明的特殊感情。每年5月14日,无论身处何地,贾文龙总要赶回兰考焦裕禄纪念园进行拜谒。

“做人做事要向焦书记看齐。我做事情的时候,也总会想,假如是焦书记,他会怎么做?”豫剧《焦裕禄》演遍了全国各地,贾文龙的表演让很多老百姓感到焦书记又回到了他们中间。每一次面对观众激动的面孔和如潮的掌声,贾文龙总是忍不住落泪。他从观众的掌声中强烈地感受到人民和时代对焦裕禄精神的渴望和需要。

位于东坝头乡东部的张庄村曾经风沙肆虐,是当年兰考县最大的风沙口。1963年,焦裕禄带领群众除“三害(风沙、内涝、盐碱)”,工作队来到这里查风口、追风源,组织群众挖泥封沙,栽种刺槐……21世纪伊始,这里仍是贫困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07户754人,经过几年的大决战,张庄村完全摆脱了贫困。仅2018年就接待外地游客15万人次,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3000多元达到现在的1.1万元,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典范。

2014年3月17日,是张庄村贫困户闫春光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他家小院。习近平总书记鼓励他“好好干,靠技术吃饭,争取早日脱贫”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没有党的领导和总书记的关怀,就没有张庄和俺一家人的幸福生活……”5年时间,闫春光办起了养鸡场、香油坊、农副产品网店销售,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在闫春光家中,悬挂着一幅习近平总书记来家中视察的照片。而今,照片中黑乎乎的土坯房早已被粉墙黛瓦的干净院落所代替,门前原本的泥巴路也成了宽敞整洁的“幸福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这是当年焦裕禄在兰考树立的“四面红旗”。当时,这“四面红旗”叫响兰考,传遍全国。

进入新时代,兰考县委弘扬当年焦裕禄同志强化典型引领的做法,重树“四面红旗”,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带领兰考人民稳定脱贫奔小康。兰考县委在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持续开展以争创“脱贫攻坚”“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美丽村庄”为主要内容的“四面红旗村”评选工作,隆重表彰。

今年2月,兰考县召开一年一度的三级干部会议,张庄村申学风、代庄村代玉建、白云山村陈保超、杜寨村李永建一起披红戴花坐到了主席台上,成为会场最耀眼的明星。

一个人、一棵树、一个产业、一群标兵,从他们的言谈话语中感受到了兰考干群的精气神儿,领悟到了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初心。

“兰考是焦裕禄精神发源地,我们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传承弘扬‘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勇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开封市委书记高建军表示。

如何让焦裕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这也是河南省政协委员、国庆教育集团董事长徐慧娟长期思考的课题。为此,在2020年河南省两会上,她提交提案,建议成立河南省焦裕禄公益基金会,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焦裕禄精神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为民履职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徐慧娟激情地说。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在焦裕禄精神的指引下,昔日的风沙盐碱地,如今风光正好,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2022-05-14 李军涛 王有强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4722.html 1 “焦桐”常青 24,72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