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华夏周末

母亲的房子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5月14日   第 07 版)

朱永新

小时候,我家没有房子,父亲在乡村的学校教书,我们兄妹三人就借住在母亲工作的单位——南阳镇政府的招待所里。

这样一举两得。我们不用出房钱就可以住房子,政府也不用增加人员,母亲和我们都是招待所的“工作人员”,可以全天候义务劳动。母亲既是所长,又是招待员,还是会计、出纳、清洁工。我们三兄妹是她的特别助理。

南来北往的人员,让我们兄妹三人差不多是听百家音、吃百家食、看百家书长大。因为母亲对人热情真诚,我们经常能够品尝到不同风味的各地美食,读到他们随身携带的各种书籍。见多识广成为我们的一大优势,而快速阅读也成为我的拿手好戏,因为客人可能第二天就要出发,必须连夜读完。

小时候一直寄居在母亲的单位,全家的梦想就是能建一幢自己的房子。所以母亲就找了许多零工让我们兄妹三人做。有好几年,我们的业余生活就在缝麻袋、压芦帘中度过。

缝麻袋,是为县城的棉麻公司收购棉花用的,我们把一块块麻片缝成一个个麻袋,缝一个才5分钱;压芦帘,是为造房子屋顶铺的材料用的,我们把一根根芦苇用绳子串联起来,压一卷才几毛钱。不光我们兄妹三人做,同学、朋友也经常来帮忙,我的回报就是为大家讲故事,讲那些南来北往的旅客给我讲述的或者借我看的书中的故事。

如此燕子衔泥般忙碌了大概十年,在我中学的时候,母亲终于攒够了建房子的大部分费用,而我们的业余生活也开始变成做搬运砖头等与建房子直接相关的事情,直至全家搬进新居。

写下这些往事,似乎有点悲壮的意味。但事实上,童年的金色阳光会给一切苦厄艰辛蒙上一层灿烂的光影。当年我的幼小心灵中,并没有为经济的拮据、辛勤的劳作感到过愤懑,反倒随着渐晓人事,体察到母亲的乐观、柔韧、顽强,越来越感佩这位平凡的中国女性的伟大。

亲人常说,我的笑容很像我的母亲。我想,母亲带着全家人建房子的过程,也是在无声无息中,为孩子们建起了一个心灵的家园。

母亲到了晚年,仍然喜欢在家乡的田间地头忙碌。那些她亲手种下的蔬菜瓜果,不再是为了生存的忙碌,而成为她的快乐来源。最近因为疫情,虽然每天还能在视频中看见母亲的身影,却很久没能陪伴在母亲身边了。到了母亲节,格外想念。

祝所有母亲节日快乐!祝所有母亲能够健康、充实、快乐度过每一天!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

2022-05-14 朱永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4756.html 1 母亲的房子 24,756 /enpproperty-->